第119章 科举之事
慈宁宫。
朱厚照望着铁胆神侯,静心等待着他的回答。
面对皇帝的询问,朱无视面色淡然的说道:“臣听闻昭仪、皇后两位娘娘就要临盆,特地取来一些上好的药材送到皇宫。”
“一来是为了让两位娘娘补补身子。”
“这二来,自然是陪太后多说说话。”
朱厚照微笑着说道:“皇叔有心了,朕在此先行谢过皇叔。”
朱无视回应道:“皇上不必如此客气,都是一家人,说这些自然有些见外了。”
朱厚照微微一笑,并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对了,皇上,臣这次入宫,还有一件事想要问问皇上。”
朱厚照疑惑的看向铁胆神侯,颔首说道:“皇叔但说无妨。”
“臣听闻皇上已对江湖各门各派颁布了律令,借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
“倒是不知皇上打算日后如何安置各大门派?”
朱厚照面色微顿,询问道:“依皇叔之见,觉得朕应当如何?”
朱无视缓缓站起身来,面色深邃的说道:“在臣看来,江湖各大门派虽然不比大明军队,却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若能让这股力量为朝廷所用的话,自然是好事!”
“可若不能,却始终是个祸害,若不早些清除掉,怕是多生是非啊!”
朱厚照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颔首笑道:“皇叔所言有理。”
“不过这政令刚颁布不久,在各大门派尚且没有什么罪名的情况下,朕贸然出手怕是有些不妥吧!”
说至这般,朱无视面露正色道:“皇上,臣愿出面,前往说服各大门派效命朝廷。”
“虽然臣已不问世事多年,但相信臣在江湖中尚有一定的影响力。”
“皇叔之言,朕心甚慰。”
“若真有那一日,朕再命皇叔前去也不迟。”
“臣遵旨。”
……
上官昭仪、夏皇后怀胎十月。
如今也即将到了临盆的日子。
在储秀宫、坤宁宫两座宫殿内的宫娥、太监比往日足足多了两倍有余。
朱厚照为了她们的安全,特意将最好的接生婆安置在距离她们最近的别院内居住。
为了能有足够的时间去陪伴她们,朱厚照直接给大臣们放了七天的假期。
凡若有何大事,可呈递奏折禀报。
奏折说不清的,先请奏,再等皇帝宣见。
养心殿。
两位太医拱手说道:“皇上,昭仪娘娘、皇后娘娘身体无恙。”
“待臣开些滋补的方子,调养调养即可。”
朱厚照微微颔首,吩咐道:“有劳两位太医了,来啊!赏赐黄金百两。”
“臣谢主隆恩。”
待两位太医从大殿内退下后,朱厚照随之向刘健等人望去。
“你们这次前来有何要事向朕禀报。”
内阁首辅刘健恭敬说道:“皇上,据前线战报称,倭国已成颓败之势,急剧收缩兵力,意欲在倭国海上与我大明军队殊死一战!”
“但倭寇舰船早已被我海军攻破,能组织起百艘战舰已算不错!”
“戚继光担心这倭寇是假借海战之名,趁此拖延时间,伺机逃离他处!”
朱厚照目光扫视着军报,眼中浮现出一抹深思之色。
“传朕旨意,责令戚继光率大明海军,在一个月内平定倭国战事!”
“丰臣秀吉,生死不论!”
“臣等遵旨。”
待刘健退居一旁,礼部尚书刘大夏拱手说道:“皇上,入京赶考的学子们已相继赶至京城。”
“如今,京城内的客栈早已爆满。”
“但!据臣听闻,民间有人私售考试题目。”
“扬言押不中考题分文不取!”
砰!
朱厚照手掌重重拍在龍桌文案上,面露怒色道:“好大的胆子!”
“科举考试事关大明江山社稷,岂是可随意妄论的!”
“没想到竟然还有人以此来售卖!好大的胆子!”
“刘爱卿!”
“臣在!”
“既然你是负责这次科举考试的考官,朕就命你彻查这件事!”
“无论是真是假,科举考试前,你都要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
“否则,提前准备好后事吧!”
刘大夏心中骤然一沉,躬身拜道:“臣,遵旨。”
刘大夏等人离开皇宫之后,当即赶往兵部、刑部去抽调人手,彻查这件事。
眼下,距离科举考试尚且不足三日。
若是在这三天时间内给不出天子一个合理的答复,恐怕不单单是自己。
乃至这次负责监管科举考试的官吏,都要因此受到牵连。
刑部。
刑部尚书洪钟眉头深锁,凝重的说道:“刘大人,这消息你是从哪听来的?”
“这…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面推嘛!”
刘大夏指向府邸大门外,正直说道:“洪大人,你大可走出去看看、听听,外面有多少人在流传着这些话!”
“咱先且不论这考试题目是真是假,可一旦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若是问起,吾等又当如何回答?”
“若考试题目是真,又有多少学子、官吏人头落地!”
“吾等身为朝廷重臣,怎能知而不报!”
洪钟闻言,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也罢!事已至此,圣旨已下,不知道刘大人有何好的想法啊?”
刘大夏在前往刑部的时候,便已想到一计良策。
如今洪钟开口问起,刘大夏直言说道:“本官听闻洪大人有一门生,也是赴考的学子!”
“倒是可以命他暗中打探,或许可从中查找到一些线索。”
“这……”
顿时,洪钟迟疑在原地。
刘大夏所言的确不假,可洪钟却也有自己的担忧。
自己的门生,不过区区一名书生,怎能跟这些人斗?
弄不好,命都会因此丢在那。
若是反被他人诬陷,就连这科举考试也无须参加了。
刘大夏看着犹豫当场的洪钟,开口说道:“洪大人,此事本官愿出面证明他的清白。”
“还请洪大人代本官前去询问一二。”
“若他愿意,本官即刻去安排此事。”
“但若他不愿,本官也绝不强逼!”
洪钟目光看向刘大夏,微微颔首道:“也罢!待我前去问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