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初识韩三屏,好莱坞大片引进(4K大章 )
众人丝毫没有旅游返程后的疲惫模样,特别是林顿和许情更是神采飞扬,活力满满。
考虑到接下来,下午要对许情安排的厨师团队面试,明天两人还要一起去看房,回到Bj后,最后的两天,正好得蜜里调油的许情自然是要和他一起入住北京饭店。
当然考虑到许情的面子,他谢绝了林浩的接机,改为让酒店提供专车接机服务。
不过林浩在电话中提出晚上为他接风,并说要给他介绍两个电影行业的朋友,地点就安排在北京饭店贵宾楼。
临近中午时分,一行人走出首都机场,乘坐酒店的迎宾车辆继续入住北京饭店。
老规矩,许情的房间和林顿在同一楼层,但是却将行李直接拉进了林顿的房间。
简单的用过午餐,把行李收拾好之后,3点钟,众人一起来到附近的一个餐厅,看到了许情的助理。
餐厅今天不对外营业,已经被许情的助理包下了下来,用于给林顿对两个厨师团队的面试考核。
许情背后的人脉还是很强的,哪怕她本人陪着林顿在外旅游,就在这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也轻松联系好了两个愿意去美利坚的谭家菜顶级厨师团队,等着林顿现场测试,择优录用。
谭家菜做为中国官府菜中的一个最突出的典型,讲究慢火细做,注重“”选料精、下料狠、做功细、火候足、口味纯”,不像一般菜馆里的菜,出于经营的需要,多是急火速成。
在谭家菜中,采用较多的烹饪方法是烧、烩、焖、蒸、扒、煎、烤,以及羹汤等,而很少有爆炒类的菜肴,亦不讲究抖勺、翻勺等技术。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想吃谭家菜须得事先预定才最为理想,需要给厨师留出充足的备料、制作时间。
同样对厨师团队的考核时也要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
两个团队都是今天一大早就开始进驻餐厅,开始忙活,约好是3点半正式开席,各自做出最拿手的10个菜,由林顿现场品尝,决定谁胜出。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3点半,两个团队都各自整出了一桌拿手好菜,供林顿品尝评判。
两桌菜都是色香味俱全,菜肴软烂、味道鲜美、质地软嫩、口感醇厚、绵润,深得谭家菜的精髓。
林顿对两桌菜综合评价都是优秀,难分上下。
在使用灵魂诱导和两个团队分别交谈过后,他选择了年纪偏大的刘世杰团队。
刘世杰,师从王炳和,是谭家菜正宗的第五代传人。
最主要的是他年纪40出头,家庭和美,唯一的小孩已经在读大学,不会有太多的牵挂,等再过两年小孩大学毕业后,还可以考虑把爱人接去美利坚,是个能够长期为自己服务的好对象。
团队中的其他3个帮工也都是20出头未成家的小伙子,也都是比较理想的人选。
不过他们4人的英语基本上一窍不通,这个没办法,学厨师的就根本不可能有英语好的。
只好通知林浩,请他安排新东方英语学校开个小班,给他们来个两个月的口语特训,到时候和116个服务员一起去美利坚。
晚上6点,北京饭店贵宾楼。
林顿带着许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中华礼仪厅时,林浩已经陪着两位客人在里面等候了。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没有,时间正好,我们也刚到。
林顿,许情,我来给你们介绍两位朋友。
这位是中影集团的副总孙涛。
这位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韩三平。”
“孙总,韩厂长,这位就是来自美利坚的大慈善家,也是好莱坞大导演,超级巨星林顿。
旁边的这位美女是青年演员许情。”
“孙总,你好。
韩厂长,你好。
很高兴认识你们。”
“林顿,你好,不愧是好莱坞大导演,大明星,果然不同凡响,英姿焕发。
许情就不用说了,我们早就认识。”
。。。。。。
简单的寒暄过后,众人分宾主入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也开始聊起了正题。
“林顿,你对中国电影市场引入好莱坞大片怎么看?”孙涛对着林顿举起酒杯。
“这个我不好回答吧?”
“没关系,你就直说吧,有机会不是说兼听则明嘛。”
“好吧,那我说说我的浅见,有利有弊吧,不过总体还是利大于弊。”
“哦,详细说说。”
“利的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也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
同时也可以拓宽电影人的视野,使大家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作品,可以增强中国电影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那弊的方面呢?”
“可能会有两个吧,一个是文化冲击:好莱坞大片传递的是美利坚价值观,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第二是市场冲击,可能会对本地电影造成较大的冲击。”
“精辟,说的非常好,不怕和你说实话,去年下半年开始,广电部就一直在讨论要不要引进好莱坞大片,各方争吵了大半年,最后总结出来的结果和你的看法大同小异。”
“哦,你们是准备引进好莱坞大片了?”
“对的,部里已经做出了决定,由中影负责,从今年开始每年引进10部好莱坞大片,按照和你们mpAA谈判的结果,采用分账模式,制片方的分账比例为13%。”
“10部,很不错的比例,既能激活市场,又能比较好的保护本土市场。”
“听说你也是好莱坞电影公司老板,不感兴趣吗?”
“肯定感兴趣,你们的引进标准是什么?”
“我们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要引进大片,也就是在美利坚本土票房成绩好的电影,二是审查合格,不能有抹黑、歧视我们国家的元素,价值观要正面,还有就是电影的尺度不能超标。”“挺好的,我公司出品的电影有很多符合你的要求。”
“我知道,安德森先生是我们的好朋友,每年都投入大笔的资金在江西做慈善,不求任何回报,今天我们过来也是接到了上面的指示,今年引进的10部电影,你可以优先挑选4部,只要符合我们的引进标准就行。”
“我可以优先挑选4部电影?”
“对,4部。”
“那我得先敬你们一杯,两位领导,我先干为敬,感谢。”
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啊,看来还是好人有好报啊,自己持续在华国几年的慈善投入,已经得到了高层的肯定。
虽然现在国内的电影票房市场还小,加上分账比例也很低,从经济效益上来说不值一提,更何况这自己的电影海外全版权都已经卖给了环球,赚钱的事和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林顿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看重国内庞大的人口,如果能通过电影发展到一部分粉丝,即使比例很小,那也是大赚,对他的修炼会有莫大的帮助。
为了这个目的,他甚至可以额外再补贴一大笔资金。
当然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就没有必要在这里和孙涛他们说了,自己只要抓住机会,并表示感谢就行。
放下酒杯之后,林顿也不客气,“这样吧,4部电影就选《独立日》,《孤胆特工》,《勇闯夺命岛》,《生死时速》,这四部电影都是这两年在全球大卖的电影,而且各方面都符合你们的引进标准。”
“好,没问题,你回头尽快安排人和我们联系。”
“谢谢,另外,为了表达我个人的诚意,我再免费赠送《独立日》、《孤胆特工》、《生死时速》这3部我主演的电影,10年的国内电视播放版权给你们。
还有我当年拍的第一部电影,《舞出我人生》10年的国内全版权免费赠送给你们使用,哦,赠送的这部电影不占引进指标吧?”
为了赢取国内市场的粉丝,他干脆大手笔开始赠送了,而且这个时间段,电视的传播影响力明显是要比电影院强,加上免费,他相信各大电视台一定会多次反复播放自己主演的这4部电影。
他相信下次再来时,在这边再也不是人人都不认识的模样,肯定也会成为人人皆知的大明星。
“太好了,安德森先生果然大气,我代表中影敬你一杯。
赠送的电影我认为应该不占用指标,不过我要向上面汇报才能正式答复。”
。。。。。。
“安德森先生,请问你怎么评价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韩三平和林顿碰了一次杯之后,引出了一个新话题。
林顿知道韩三屏就是今后中影集团的老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电影人。
也正是在他手里,大力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化,推动中国电影从传统模式向市场化转型,国内的电影市场也得以蓬勃发展,更关键的是培育、发展、壮大了国内的电影产业,抵抗住了好莱坞的攻城略地。
“其实在我看来,评价电影的好坏和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
什么是好电影?反映当前社会现实的是好电影,能思考人性的是好电影,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是好电影,能传播正向价值观的是好电影,能有艺术创新的也是好电影,能够得到观众认可的更是好电影。
“也就是说,在你眼里,好电影无所谓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
“对,电影做为第七种艺术,在不同人眼里自然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很多专家和影评人眼里,可能更加关注艺术价值,但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可能更多的关注电影好不好看,能不能让他在2个小时内得到放松,或者得到快乐,或者得到感动。
但你不能说专家喜欢的电影就一定会比老百姓喜欢的电影更加高级。”
“那你认为电影市场应该是文艺电影占主流还是商业电影占主流?”
“成熟的电影市场应该是百花齐放,既有观众爱看的商业电影,也容得下有深度、有思考、有人文关怀的文艺电影。
但是电影市场如果要良性发展的话,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有更多的商业片吧?“
“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市场是靠观众支撑的啊,只有观众喜欢,只有观众愿意掏钱走进电影院,电影市场才能有活力,才能让这个产业的每个链条都能获利,从而激发活力,走向良性循环。
但是如果电影院播放的大部分都是曲高和寡的文艺电影的话,观众会走进电影院吗,没有观众,哪里来的收入,没有收入,整个产业怎么生存、发展?
当然,在发展商业电影的同时,也不能否定文艺电影,这既是防止电影过度商业化的需要,也是电影影响社会现实的需要,更是我们探索电影创新的需要。”
“看来你的观点是认为商业电影应该优先。”
“严格的来说应该是市场优先,让市场去判断,去甄选。”
“市场优先?”
“对,不管怎么样,我们拍出来的电影终归是要给观众看的,更关键的是拍电影总要花钱吧,发行也需要成本吧,电影院播放也需要成本吧,如果观众不爱看,市场不接受,电影必然会亏本啊。
如果大家都不以市场为导向,拍出的电影没人看,那谁还会来投资电影呢?谁会去建设电影院呢?,难道指望国家拨款补助?”
“我听说法国好像就是每年对电影大额度的补贴吧?”
“对啊,所以法国人拍的电影,法国观众都不看,市场上充斥的全部都是好莱坞的电影,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据我的分析,如果过度的强调艺术,不考虑市场的话,这个地区的市场最后无非就是两种结局。”
“哪两种结局,请说,”
“一种是市场没有对外开放,那就是彻底的失去观众,电影产业凋零,制片厂倒闭,电影院关门,最后电影也就成了少部分人自娱自乐的特权。”
“另外一种呢?”
“另外一种就是像法国那样,电影人专心搞文艺电影,同时又对外完全开放电影市场,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全部被外来的电影占据,业内人士成天想的就是怎么拿到政府补贴,尽拍一些没人看的电影。
哪怕是有着戛纳电影节这个全球著名的超级大平台,你看他们每年能推出什么好作品吗?”
“是啊,首先还是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要壮大市场,让电影产业生存、发展、壮大才是第一要务,其实这次我们有限度的引进好莱坞大片,也是这个目的。
安德森先生,你有兴趣去北电做一次讲座吗?”
“韩厂长,谢谢你的厚爱,不过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去北电做讲座真的不合适。”
“为什么,你可是好莱坞大导演啊,还是超级巨星,怎么不合适?”
“韩厂长,据我所知,北电推崇的是欧洲的电影体系吧,他们推崇的也是文艺电影吧?
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商业大导演,我拍电影的宗旨就是,商业电影的核心是观众,所以我的电影在北美、在全球都有特别多的观众喜欢看,票房也很高,但是影片人可不怎么喜欢。
你们知道前段时间上映的《独立日》吧,这部电影可是遭到了影评人的一致批评,但是却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票房市场上更是杀疯了,截止到上周,全球票房已经突破了7亿美元。”
“7亿美元?”在场所有人听到这个数字后都不由的吞了一口口水。
“对的,你觉得北电的师生会喜欢我的观点和风格吗?”
“是啊,看来,要想真正激发电影市场的活力,我辈还任重而道远啊。”韩三平和孙涛对望了一眼,都遗憾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