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教授的悲哀

2010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五年前,我参加的教学研究项目,有两项在省里立了项,经过项目初期,中期和终期的阶段检查后,都被评为阶段优秀。这两个项目的立项、初期、中期和终期的所有文字评审材料都是我写的。

现在终于有资格申报省教学成果奖了。如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后,还可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如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那么,评上二级教授就不成问题了。

那一年,我既要在校内上课,还要到校外上课。不但要指导十几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还要进行两个教学研究成果奖的申报,真是泰山压顶,不能弯腰啊!

第一项教学研究项目是“自动化学科建设与实践”;第二项是“热工控制仪表优秀课建设”。第一项的主持人是学院的王院长,第二项的主持人是我。

一天,王院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对我说:“你只要把“自动化学科建设与实践”教研项目的申报材料写好,后面评奖的事我来办。”王院长信心十足,好像评奖的事手拿把掐。

我接连几个昼夜,在电脑前把两个项目的电子申报表填好。电子申报表是评奖的重中之重,这是给评审专家们看的,如果没有创意和新意,是很难吸引专家眼球的。

我非常重视“热工控制仪表优秀课建设”的申报,因为这个项目我是主持人。除了电子申报表外,我还要准备项目的支撑材料。因为是在网上评选,支撑材料也要电子化。

“热工控制仪表优秀课建设”申报的支撑材料有:主持人公开出版的《热工控制仪表》本科教材;《热工控制仪表》课程全部教案;《热工控制仪表》课程实验指导书;《热工控制仪表》课程设计指导书;《热工控制仪表》全部习题及解答;《热工控制仪表》试题库;《热工控制仪表》实习场实训指导书;《热工控制仪表》学生作业、实验报告、实训报告和期末考试试卷等样本。

多亏了图片→文字转换软件,我把上面这些支撑材料,全部扫描成图片,再通过图片→文字转换软件,全部转成了电子文档,字数高达一百万字。

在申报期限的最后一天,王院长又找到我,他要看一看申报材料。我心里一紧,“坏了,光顾着我的申报材料了,竟然把王院长的申报材料忘记了。”但我不动声色地说:“还没弄完,明天给你吧!”

当天晚上,我把“《热工控制仪表》优秀课”教研项目的支撑材料,原封不动地拷贝到了“自动化学科建设与实践”的教研项目里。第二天,我把优盘交给了王院长。

不久,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结果公布了。王院长主持的教研项目获得了省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而我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则名落孙山,连获奖的毛都没沾着。

后来我才知道,我主持的教研项目,在学校推荐投票中,因票数不够,就被拿下了,学校根本就没有向省里推荐。我主持的这个教研项目,只获得了校教研成果二等奖。而由官员教授主持的另外两个省优秀课建设项目,都获得了省级教研二等奖,官员教授皆大欢喜。

参加推荐投票的都是官员教授,他们官官相护。这次你投我,下次我投你。这就是官场上的潜规则,不用明说,都心知肚明,配合默契。

这种默契就属于一种无形帮派,严重来说就是高校中的一种黑恶势力,更确切地说是高校官员的腐败。他们的默契,严重挫伤了讲课教授或教师的积极性,这对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极为不利。国外谚语说:“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 。”但是,在中国就可以,这就是高校的双肩挑干部。

在高校里,讲课的教授和主任教授、院长教授、书记教授、校长教授是两类截然不同的教授,这些官员教授把持着讲课教授的生杀大权。他们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他们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虽然,我主持的教研项目没有获奖,但王院长主持的教研项目获了奖,我在这个项目的完成人中位居第二,也是可喜可贺,我没有白努力。在悲哀的心境中,还是得到了些许安慰。

我那时已是三级教授,评二级教授,必须是获得省级教研或科研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持人,即第一完成人,他是教研或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我排位第二,不属于教研或科研的领军人物。就这样,我与二级教授擦肩而过,心里不免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