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你是不是故意的?

这声音韩云逸很熟悉,是刘若欣。

韩云逸皱了皱眉头,这女人又来干什么?

“有事吗?”韩云逸隔着门问。

“开门说话!”刘若欣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躁。

韩云逸想了想,还是开了门。刘若欣一脸怒气地走了进来。

“韩云逸,你是不是故意的?”

“什么故意的?”韩云逸一头雾水。

“别装糊涂!欧阳叔刚才明明说你的古挂坠没有出售,可是我刚才亲眼看到你从典当行出来,还买了三轮车。钱哪来的?”

韩云逸明白了,这女人以为自己把古挂坠卖了。

“我确实没卖古挂坠。”韩云逸淡淡地说。

“那你的钱哪来的?”刘若欣咄咄逼人。

“这好像不关你的事吧?”韩云逸反问。

刘若欣被问得一愣,随即更加愤怒:“你…你就是故意的!明明知道我们想要那个挂坠,你就是不肯出手!”

韩云逸看着她,忽然觉得有些可笑:“刘小姐,你搞清楚一个问题。那个挂坠是我的,我想卖给谁,想什么时候卖,都是我的自由。你们想要,可以出价,但我有拒绝的权利。”

“你…!”刘若欣气得说不出话来。

“而且,我现在明确告诉你,那个挂坠我不会卖给你们的。”韩云逸语气平静,但态度坚决。

刘若欣脸色铁青:“韩云逸,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我们刘家在这一带也是有头有脸的,你得罪了我们没有好果子吃!”

韩云逸听到威胁,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刘小姐,我敬你是个女的,说话客气点。但如果你要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你敢威胁我?”刘若欣不可置信。

“不是威胁,是警告。”韩云逸走到门边,做了个请的手势,“请吧,我这里不欢迎你。”

刘若欣气得浑身发抖,但看到韩云逸冷漠的眼神,最终还是转身离开了。

临走前,她恶狠狠地说:“韩云逸,你会后悔的!”

韩云逸关上门,摇了摇头。这刘若欣还真是不知死活,以为自己还是以前那个任人欺负的韩云逸吗?

不过这件事也给他提了个醒。看来刘家对那个古挂坠确实势在必得,以后要多加小心了。

韩云逸重新检查了一遍三轮车上的东西,确认没有什么现代感太强的物品后,推着车穿越到了1978年的街头。

这个年代的北京城还保持着古朴的模样,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随处可见,大街上偶尔能看到几辆自行车,但更多的还是步行的人们。

韩云逸推着三轮车在胡同里慢慢走着,三轮车的车斗里放着一些旧衣服、废铁片等杂物,这样可以更好地掩饰自己的身份。

“收破烂嘞!收旧货嘞!”韩云逸有模有样地吆喝着。

不一会儿,就有个老太太从四合院里走出来:“小伙子,你收什么?”

“什么都收,只要是旧东西。”韩云逸停下车,笑眯眯地说。

老太太回头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说:“我家里有些老东西,你看看值不值钱?”

韩云逸心中一喜,但脸上不动声色:“您拿出来我看看。”

老太太进院子里搬出来一个木箱子,里面装着一些瓷器和字画。韩云逸仔细看了看,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的东西,虽然不算特别珍贵,但在后世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这些东西怎么样?”老太太期待地问。

韩云逸拿起一个青花瓷盘看了看,底款是“大清康熙年制”,但是字体工艺明显是后仿的:“这个盘子是仿的,不过做工还不错,能值个两块钱。”

老太太有些失望:“才两块钱?”

“您别嫌少,这个年代古董不值钱。”韩云逸又拿起一幅字画,展开一看,竟然是一幅山水画,虽然保存得不太好,但从笔法来看应该是清代某个小有名气的画家的作品。

这幅画在后世至少值几万块,但在这个年代,人们还没有收藏意识,价格自然不高。

“这幅画我要了,给您十块钱。”韩云逸故作为难地说。

老太太眼睛一亮:“十块钱?这画真的值这么多?”

“您看这画工,虽然有些破损,但还是能看出功底的。”韩云逸指着画上的几处细节,“不过十块钱已经是我能出的最高价了。”

老太太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在这个普通工人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块的年代,十块钱已经不是小数目了。

韩云逸又挑了几件东西,一共花了二十块钱。老太太高兴得合不拢嘴,还主动给韩云逸介绍了几个邻居。

就这样,韩云逸在这个胡同里转了一圈,收获颇丰。一个老旧的景泰蓝花瓶,两块钱拿下,后世价值至少五千。一对民国的银手镯,五块钱买来,后世能卖到上万。

最让韩云逸兴奋的是在一个院子里发现了一个紫砂壶。壶的主人是个老爷爷,说这是他父亲留下的,但是壶嘴已经破了,准备扔掉。

韩云逸仔细看了看,发现这竟然是明代的紫砂壶,虽然有破损,但如果修复好了,价值绝对不菲。

“老爷爷,这个壶我要了,给您五块钱。”

老爷爷摆摆手:“什么五块钱,破壶一个,你拿走就行了。”

韩云逸坚持给了钱,老爷爷推辞不过,最终收下了。

整整一个下午,韩云逸收了满满一车的“破烂”,花了不到一百块钱,但这些东西在后世的价值至少在百万以上。

天色渐晚,韩云逸推着车回到了自己的“家”——一个租来的小平房。这是他在70年代的临时住所,虽然简陋,但胜在安全。

韩云逸把东西一件件拿出来,仔细整理分类。那幅山水画他要特别小心保存,这可是他今天最大的收获。

正在整理东西的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声。

“谁啊?”韩云逸警觉地问。

“我,你今天在我们胡同收东西的那个小伙子。”是个年轻人的声音。

韩云逸想了想,想起下午确实有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跟自己说过话。他小心地打开门,那个年轻人正站在门外。

“你怎么找到这里的?”韩云逸疑惑地问。

年轻人挠挠头:“我跟着你来的。兄弟,我有事想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