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键盘战斗家

第351章 林黛玉的不解

第351章 林黛玉的不解

第一个客人是朱胜功。′j′i¢n\r?u~t-a,.~c′o.m¢

王信不想见客,平儿终于顺利生下一子,母子平安,不过有些事情并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做,王信得知朱胜功来了,只能出来迎接。

朱胜功并没有在乎王信有了儿子。

朱胜功有一妻五妾,早就有了五六个儿女,简单的恭喜了王信几句后,朱胜功告知了来意。

“大都督的恩情,我一定不会忘记。”

王信打起精神。

“没必要,咱们又不是外人,自己人肯定帮自己人。”朱胜功笑道,接着话锋一转,“这回你看清楚张吉甫的真面目了吧。”

王信没有直接回复。

朱胜功知道王信的性子,不以为然,主动道:“张吉甫过河拆桥,你帮他做了多少事,他说丢弃就丢弃了,完全没有要帮你的意思。”

“你什么时候能升到提督?”

任由朱胜功抱怨下去,朱胜功能说半天,王信没有耐心去听,直接转移话题。

果然。

听到这句话,朱胜功眼睛一亮,随后又变得颓废。

“怎么了?”

王信故意好奇道。

朱胜功叹了口气,语气颇为无奈:“我没有实打实的战功。”

朱伟年近六十,朱胜功也快四十岁。

记得第一次见朱伟的时候,朱伟才五十四五的岁数,朱胜功也才三十出头,时间过得真快,论年轻正是年富力强,所以诚如朱胜功所言,差的是战功。

这个理由的确是个理由,其实行不行还是上面一句话。

张吉甫非要卡,那就没有办法了。

“且熬着吧,反正是你家的也跑不了。”

王信说道。

倭寇难在难防,而东南无精兵可用,所以最后出动了京营,如今倭患渐消了下去,各处难用到京营,用到京营的都会是大规模的战争。

去年大同军北伐都没有用到京营。

因为用京营太贵了。

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大同军也不可能北伐,能像自己这么便宜的实在是没有。

朱胜功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人情,知道王信是个聪明人,于是很快离开,并不想多留,不知道王信今天家里有事,什么也没带。

朱胜功走了。

王信没有急着回去看儿子。

如果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许多事情,王信并没顾忌。

现在多了妻小。

很多事情,王信就得考虑起来。

并不是谋取权力,而是自己已经到了这样的位置,躲是躲不起来的,退也不容易退,毕竟自己得罪了不少人,如果退下去,有人报复怎么办?

东军右路。`n`e′w!t?i.a¨n,x_i-.^c*o′m!

自己一定要拿在手,还有大同西军。

抓住了这两支军队,那么自己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动摇,再有林如海的剧中调和,无论未来怎么办,自己面对的局势都会比较平缓些。

如果皇帝亲征。

皇帝要是相信林如海,那么自己能继续带兵,顶多在哪里带兵。

如果皇帝不相信自己,有了林如海的关照,自己大不了交出兵权,当个闲散武官也饿不死,自己已经是二品总兵,就算没有实差也不愁吃穿。

而万一与原来的轨迹发生变故,如皇帝没有亲征。

手握两支大军,自己也能更加从容应对。

所以无论如何,自己手里必须有筹码。

张吉甫想要拿下东军,必须压下朱伟,朱伟势弱,与张吉甫直面冲突风险太大,因此必然支持自己坐镇右路,林如海对人心的算计的确不可思议。

难怪他能在巡盐御史上一呆多年,更是在皇帝和太上皇之间找到了敏感的平衡地位。

不过朱伟支持自己归支持,不代表他支持自己真的掌握右路军。

所以自己又该如何呢。

能不能掌控右路军,这就是自己的本事,光靠计谋无用,计谋只能来做规划,最后落实还是需要自己。

必须要给别人一个认为能掌控自己的软肋。

一个好掌控的王信,与一个无所下手的王信,对于上位者而言,或者对于统治阶级而言,一个有软肋的百姓才是安定因素。

无论是张吉甫,还是朱伟。

自己要让他们安心一些。

“让晴雯来。”

王信吩咐道。

内院忙的一锅粥。

平儿生了个大胖小子,皆大欢喜,累的动弹不得,稳婆们有经验,指挥着一切,晴雯在旁边帮忙,被包裹起来的襁褓,小心翼翼躺在炕上。

晴雯亲自看顾,生怕有个闪失。

此时。

院门口有个小男孩东张西望,有人看到了,认清楚是府里的人,便问道:“看什么呢?”

“管家让我来说,老爷让晴雯姐姐去一趟。”

那媳妇一听,连忙去屋里找晴雯。

晴雯吓了一跳,这个时候没有大事,王信必不会找她,连忙交代了又交代,“我不回来的时候,你一定不要离开,什么事都交给别人去做,一定要看好少爷。”

“省得省的,我哪里也不去。”

那媳妇用力点头。

晴雯没有喊醒平儿,不放心的离开。

心里一路忐忑,等到了书房见到王信,看到王信脸上的严肃,晴雯也打起了精神。

“我已经让人去备车马,你换身衣服去一趟贾府。\s\h~e′n*n\v~f\u+.\c.o?m+”

王信看到晴雯脸上的疲惫,不忍心的说道。

晴雯愣了愣。

大眼睛扑闪扑闪,怀疑自己听错了。

王信知道晴雯想什么,没有多解释,而是认真交代。

“一个是向贾府告知平儿生下一子,特别是当面告诉老太太,感谢老太太调养出来的好人,我王信给老太太磕头了。”

“二个是告诉探春,跟她说家里都好,不要担心。”

晴雯越听越气。

特别是和探春说的话,如果平儿姐姐听到,心里会多伤心,她一定不会抱怨信爷,但是一定会在晚上偷偷伤心。

晴雯大着胆子,不服开口。

“信爷。”

王信挥了挥手,打断晴雯的话,认真道:“按照我的吩咐去做,晴雯,不要办砸了。”

晴雯愣住了。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信爷一定有他的理由,晴雯懂了,认真的点了点头。

晴雯虽然有时候心直口快,其实是个聪明的丫头,只是不愿意忍而已,让晴雯去做,王信还是比较放心的。

贾府是个风口。

很多事都会传出去。

这可能也是贾府下人们养成嚼舌的由来之一,毕竟贾府的下人太会嚼舌头了。

没有贾府这个舆论风暴中心,勋贵子弟们如何能尽快得到各类八卦呢。

没有权力的人之间讲八卦是八卦。

有了权力的人之间讲八卦就是政治。

马车是现成的,王信还叫来了石敢当。

石敢当和几名弟兄正为总镇有后的事情高兴的要喝酒,没想到会收到吩咐护送晴雯去贾府,知道不是小事,石敢当早就和车马在门口等候。

晴雯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坐上了马车。

过了半个时辰左右。

晴雯到了贾府,很快先见到了贾母。

平儿要生了,具体哪一天生,贾母等人并不知道,听到晴雯来了的消息,贾母连忙道:“快让她进来。”

晴雯进了垂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内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嬛。

她们大多认得晴雯,晴雯也认得出她们。

“才刚老太太还念呢,记挂着平儿姐姐,可巧你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栊,一面听得人回话:“晴雯姑娘到了。”

晴雯进了房,此时只有贾母,并王熙凤在,王夫人和薛姨妈这些长辈已经离开了,姑娘们也在园子里,王熙凤自从不再管事,多半呆在贾母处。

“可是平儿丫头生了?”

贾母急忙问道。

晴雯进来跪下,刚要磕头,王熙凤笑着扶住,“你快回答老太太的话吧。”

“回老太太,平儿姐姐生了个大胖小子,信爷特命我来告知,信爷说感激老太太带出的好丫头,还说要

来给老太太磕头。”

晴雯脆声说道。

王熙凤扶起晴雯起来的手怔了怔,很快恢复如常,只不过下意识打量晴雯一眼,不禁内心揣摩。

贾母闻言大喜。

“让他别来了,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如今有了儿子定了性,以后才更加踏实,不过平儿丫头虽不错,可也不能越规矩。”

贾母敲打了两句,又笑道:“王信是个懂事的人,我老人家就相信他了。”

晴雯连忙说道:“信爷安排我来,还让我专门去见三姑娘。”

“要说什么?”

“信爷告诉三姑娘,家里一切都好,请三姑娘安心。”

贾母越发满意,王熙凤倒有些迟疑,感觉不像王信平日的作风,不过她也不会揭穿王信,只是心里忍不住计较,这这又是为了哪番。

贾母让人收拾了一些礼品,让晴雯一并带回去。

至于给探春的话,贾母也让府里的丫鬟去说,并不需要晴雯亲自转达。

而平儿生了儿子,还有王信让晴雯来府里的消息,很快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贾府,贾府人来人往,家生子里都有做县官的,还有为了前程,把妹妹安顿到贾府住的。

更有薛姨妈这样的亲戚,还有各类的门客门生,什么样的人都有。

所以任何消息到了贾府,犹如经过了龙卷风的洗礼,很快甩到京城各处,要不了几天就能传遍京城。

大观园反而清净了些许。

迎春即将出嫁,贾赦安排的匆忙,探春更不好出面,惜春还是小孩子一个。

林黛玉乐得清净。

紫鹃打了一壶热水回到屋里,给茶壶换了热水。

“奇了怪,信爷虽然是好意,府里上下都欢喜,却唯独疏漏了平儿姐姐,信爷这回可不够细心,看来还是做官大了,人肯定也变了。”

紫鹃有两三年没见王信。

那时候还小,现在大了些,虽然回想起来依然是不错的回忆,终归是儿时的记忆。

林黛玉懒洋洋的歪在炕上,手里还捧着一本书。

看到小姐手里的书,紫鹃又感慨道:“别人家的姑娘看书也是看诗词文章,咱们的小姐倒好,要当个账房先生了。”

自从信爷以前让小姐帮忙,小姐从那时候,竟然留下了看这些算数书的习惯。

紫鹃不懂。

又费时又枯燥,看起来都累。

林黛玉听到紫鹃打趣自己,这才坐直了小背,就是那么一挺,偏变得可爱起来,紫鹃心里暗叹,自家小姐实在不得了。

以前就不得了,可终归是小女孩。

如今虽然也还小,但是已经藏不住了。

不过紫鹃心里得意,自家的小姐就是了不起。

“你怎么还是喜欢嚼舌头啊,都快成长舌妇了。”林黛玉叹了一声长气,又举起小手衬起脸蛋,精致的下巴挤成一团,刚才的漂亮不见了,变成了傲娇模样。

明明被小姐说成是长舌妇,紫鹃却生不起气来,笑道:“我本来是好心,生怕小姐闷着。”

“倒是我的不是了,让你受委屈了,给你赔不是。”

林黛玉小嘴巴巴着。

明明在说道歉的话,紫鹃哭笑不得,倒是像小姐受了委屈,实在是令人怜惜,我见犹怜,紫鹃实在不知道天底下还能有这样出色的人。

于是坐下陪林黛玉一起发呆。

林黛玉不觉得王信会变性子,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都说王信在大观园就对贾府的姑娘一见钟情。

王信真喜欢探春?

林黛玉感觉不出来,那么王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无论是为什么,王信都不应该做。

探春姑娘其实很可怜的。

都说探春很厉害,林黛玉却觉得,探春其实比迎春都要敏感,只不过迎春选择了认命,而探春选择了拼命,用尽一切办法去争取。

因为探春比迎春更敏感和自卑。

“唉。”

“王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林黛玉愁眉苦脸,觉得王信好不公平。

“不好啦。”

“不好啦。”

林黛玉小脸愁苦,紫鹃习惯了小姐这番模样,反正小姐每天心思不在这里就在那里,有时候又觉得信爷当初给小姐找份事情做也不错。

小姐厉害的很,太多的聪明,闲下来

反而容易东想西想。

主仆正在安静的时候,外头大呼小叫闯进来一人。

“宝丫头。”

林黛玉眼睛一亮,立即端起长辈的架子,准备好好训一训人。

薛宝琴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哪能不明白林黛玉的盘算,当即大声道:“大哥哥又要打仗了,我可是第一时间来告诉你的。”

林黛玉意懒如柳眠烟,无趣道:“他哪一年不打仗,有什么惊讶的。”

薛宝琴无话可说。

的确如此。

“这回不同。”

薛宝琴不服气道:“以前都是倭寇,胡人什么的,这次是百姓。”

林黛玉看了过去。

薛宝琴白嫩小脸一脸认真道:“山东那边饥民造反了。”

薛宝琴听哥哥说的。

朝廷邸报里的暴民,其实就是饥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