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兵不血刃占领新鹤城,工部黄尚书举家搬迁?

此话一出。

杨宁瞬间喜上眉梢。

北方商会。

妙得很!

若是那群漠北商贾各自为政,无人可管理。

想要借商贾之手,试行互市区域,其难度可是如登天一般困难啊。

但若是这群漠北商贾是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的。

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若是能有一个足够有分量的大人物,站出来主动领导这群漠北蛮子。

那无论是对杨宁来说,还是对想要实现互市的漠北王庭来说。

这件事都是一个绝对的喜报。

要知道。

互市能否开办的起来。

杨宁与漠北第一丞相完颜守常之间的协议。

仅仅只是一个序章,甚至连一个正儿八经的第一步都算不上。

要知道。

所谓互市的第一步。

应当是将场地规划好,将第一批想要售卖交换的物品清单罗列出来。

至于互市能不能办好,至于互市能不能办的长久。

这与杨宁和漠北第一丞相完颜守常的关系并不大。

真正能对漠北、大乾互市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归根结底,还是漠北与大乾的商人。

而这东北大地,大雪封山导致道路堵塞严重。

又在便宜父皇登基之后就连年征战,这么多年来。

除了在春夏之时,有一些颇为又门路的老商人。

会选择来到东北大山里面,收一些山货。

除此之外。

纵观整个大乾,

每年能来到东北边关做生意的商贾。

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个。

所以说,

互市的第一枪一定不能从大乾的方向打出来。

想要将这大乾、漠北互市开办起来。

第一枪,一定是要在漠北的地盘上打响的。

尤其是这群本土的漠北商贾。

他们才是这所谓互市的主力军。

只要稳住了这群漠北本土的商贾。

能让他们有利可图,并将其紧紧的栓牢。

这漠北、大乾互市,便可以说是办成了第一步。

但是。

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是相当适用的。

纵然是将漠北的本土商贾压榨出十成的油水。

但若是想要将互市真正的办大办强。

想要让互市真正成为漠北与大乾的休战附。

还需要大乾商人一同出手。

只有漠北、大乾双方的商人,都能在这片互市区域上看到白花花的银子。

才能够带动东北边民,以及漠北牧民。

唯有如此。

才能叫东北边民与漠北牧民放下兵戈。

重新以一种平和的状态出现在互市的现场。

如此一来。

兵戈可制止。

百姓可安居乐业。

漠北之民心,也会尽收于他这个燕王手中。

如此操作下来,那便是一石三鸟。

不仅能够兵不血刃的将整个漠北王庭收归下来。

就连在京城中,乃至整个大乾的商贾中的口碑。

也会出现两级反转之势。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那时候的杨宁,遍地都是朋友。

谁敢动他?

动了杨宁便是动了东北互市!

动了东北互市。

两地的百姓会吃了他。

大乾与漠北的商贾也绝对不会给他丝毫活下去的机会。

这就是互市真正的魅力!

“林大人,既然你如此了解,本王当真有一事相求了。”

杨宁轻抚下颚,眼神中明显生出了几分得意之色。

林乌术闻言,先是微微一怔。

而后连忙双手一拱,冲着眼前的杨宁恭恭敬敬的回禀道:“殿下但说无妨,从现在开始,老臣身上的这一百四十多斤肉就是殿下的了。

只要殿下发令,老臣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定会为殿下办成!”、

“林大人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本王听得颇为感动。”

杨宁淡然一笑,旋即继续说道:“本王的意思是,既然林大人在漠北方面的威望不低,而且在新鹤城中的人脉颇广。

能否派人将那北方商会的行首请来,本王与之一叙?”

“殿下想宴请北方商会的行首?”

林乌术探出脑袋,试探性的发问道。

“本王却有此意。”

杨宁点了点头,毫不避讳的开口说道。

“殿下多虑了。”

林乌术闻言则是大手一挥,眼神中明显生出了几分释然之色。

听闻此言,杨宁先是微微一怔。

而后冲着面前的林乌术问道:“本王多虑了?这话从何说起?”

杨宁有些发懵。

这林乌术口中所言,根本就是答非所问啊。

“殿下,您是有所不知,北方商会的那群漠北商贾,他们的家产家当几乎全都在新鹤城内。

如今新鹤城沦陷突然,那群漠北商贾就算是有通天之能,想要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家产转移到齐木斯。

那也是难如登天啊。”

林乌术说着,眼角明显生出了一抹笑意:“以老臣之见,殿下只要顺理成章的进入新鹤城,而后进入城主府,闭门半日。

定会有无数漠北商贾主动登门拜访的。

到那时,殿下无论是想要拿捏漠北商贾,还是想要见北方商会的行首一面,都是易如反掌。”

“哦?如此说来,彼时新鹤城内的商贾大多还在?”

杨宁颇为惊喜的问道。

“这是自然,漠北商贾所经营的业务,大多都是围绕着马匹、牛羊、皮革、矿产进行的。

多达上万的马匹牛羊暂且不谈,成吨的皮革,与坐落在新鹤城周遭的脉矿。

那群漠北商贾就算是想搬走,他们能搬的走吗?

漠北商贾在这新鹤城生活了小二十年,他们的妻儿老小,全家子嗣。

恨不得都在新鹤城内扎了根。

别说殿下有意主动接纳他们。

就算殿下的手腕再凌厉一些。

那群漠北商贾也只能乖乖的赔笑。”

林乌术伸出四根手指,为杨宁一本正经的解释了起来。

“竟是如此。”杨宁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旋即沉声说道:“不过,就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新鹤城中的商贾应当是慌极了。

既然如此,再推迟几个时辰入城,岂不是更好?”

“殿下圣明。”林乌术双手一拱,眼神中满是赞许之色道:“就如同杀鱼一般,想要鱼肉鲜甜没有腥味,只需要将鱼囚禁在清水缸中,饿上它三天三夜,等它排干净了身体的污秽后,肉质自然是鲜美无比。”

“知我者林大人也。”

杨宁点了点头,旋即一屁股坐在了城楼的台阶上。

而后将目光放在了林乌术捧在手里的这份藏宝图。

“既然还要再等几个时辰进城,林大人不妨给本王讲讲,这封藏宝图上所记载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杨宁沉声问道,眼神无比犀利。

“殿下别急,其实这份藏宝图,只是其一。”

林乌术见杨宁对这份藏宝图如此感兴趣,便也席地而坐。

而后将手中的这张藏宝图摊开。

恭恭敬敬的摆在了杨宁的面前。

“只是其一?”杨宁略显惊愕道:“难不成这漠北第一任大将军的墓穴还是分段式的?”

“殿下明鉴,确实是如此。”

林乌术闻言双手一拱,眼神中明显生出了几分坚毅之色。

“早年间,这漠北第一任大将军,乃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存在。

他死后害怕在冥间受人折磨,便特地参照道家的驱邪符箓,将自己的墓穴改造成了符箓的模式。

八卦之中,生门与死门共存,乃是九死一生之相。

这份藏宝图中所埋藏的,只是十块墓穴之一。

若殿下有心发掘,完全可以组建一支摸金校尉,对这漠北大将军的十块墓穴进行发掘。”

“这漠北大将军的墓穴中究竟有什么宝贝?”杨宁眉眼一紧,语气中颇有几分质疑的问道:“能让林大人不惜提出组建摸金校尉,也要前往发掘?”

此话一出。

林乌术尴尬一笑。

旋即,他又从怀中掏出了一块被削的四四方方的青石板。

青石板有一个巴掌的大小。

上面竖着刻了几行小篆。

篆书夹杂着几个漠北鸟语。

杨宁俯身看去,除了金星、华盖之外。

就没几个能认得的字。

“殿下请看,这是老臣在石壁背后的机关中,发掘出来的一块石碑。

这块石碑上清清楚楚的记载了,漠北第一任大将军,其还有另一层身份。

那就是漠北第一任大蛊师!

他是漠北蛊术的创始者!

传说在九星连珠之日,会有一身披华盖之日,将漠北第一任大将军的墓室发掘出来。

并从中找寻到蛊术的根源,最终与天地同寿,回归本源!”

轰!

此话一出。

杨宁倒吸一口凉气。

他身上的汗毛纷纷立起。

眼神中更是生出了阵阵错愕之色。

不可思议。

实在是不可思议!

坊间传闻,说漠北蛊术乃是从西南传过去的盗版。

可从这份数百年前的石碑来看。

漠北的蛊术,怕是另有起源啊!

既是漠北大将军,也是漠北第一任蛊师。

如此说来。

那十个墓穴之中。

便不止存有漠北大将军的生平。

其中甚至可能埋葬了漠北蛊术的源头!

蛊术的强大。

杨宁可是从刚穿越过来,便领会过的。

那九转化骨蛊毒。

即便是前身这般逆天的顶级根骨。

在服下之后,也会在几个时辰后驾鹤西去。

哪怕是用顶级的药材煮成沐浴。

想要彻底根除,也要数月有余。

不过老话说得好。

福祸相依。

蛊术既然能将蛊毒的毒性发挥到如此地步。

那么若是换一个思路,以蛊术配合中原医术,作为救命良药的话。

岂不是会有奇效?

无论如何,得蛊术源头者。

足以雄踞一方,造福百姓了!

“怪不得林大人此行只一日,便匆匆回城。”

杨宁强压心中喜悦,故作镇定的说道:“原来是林大人在山中发现了如此惊天秘密啊。”

“殿下说笑了。”林乌术闻言,连忙拱手反驳道:“只凭老臣一个人,哪怕是倾尽家财,想要发掘出漠北大将军墓穴的冰山一角,那也是痴人说梦啊。

想要发掘漠北大将军的墓穴,所耗费银两、兵员,绝不亚于一场战役。

老臣的建议是,殿下应先以当下之事为主,至于这漠北大将军墓穴。

等日后殿下羽翼充盈,再图之也不迟。

毕竟,山中洞穴记载这漠北大将军墓穴的石壁壁画。

已被老臣派人去销毁了。

如今的东北群山中,再无任何一块石壁上,画有漠北第一任大将军的墓穴所在!”

此话一出。

杨宁眉眼一挑,颇为满意的站起身:“林大人心细,本王甚是宽慰啊。”

“殿下谬赞,老臣不过一阴暗小人,怎可与殿下争辉。”

林乌术自污了几句,赔笑说道。

“林大人不必如此,既然本王接纳了你,便不会出尔反尔,林大人尽可放心。”

杨宁见林乌术如此,略显鄙夷的摆了摆手。

“老臣领命,这城外大雪纷飞,殿下和老臣进堡内,老臣再为殿下讲一讲这漠北大将军的相关事宜吧。”

林乌术闻言,也小心翼翼的挺直了腰板。

而后双手一拱,冲着杨宁开口说道。

“林大人请。”杨宁单手一摆,语气坚毅道。

“殿下请。”林乌术双手一拱,向杨宁回礼道。

旋即。

一君一臣。

一老一小。

便先后脚的走进了城楼上的瞭堡内。

与此同时。

京城。

工部。

黄尚书桌案前。

十几个身着红袍的大臣,正满脸凝重。

纷纷操着一股哭腔,冲着黄尚书拱手道:

“黄尚书,您不能走啊,工部上上下下就仰仗您一人,您若是走了,工部的心不就散了吗?”

“是啊黄尚书,六部中,本就咱工部最受欺,赝本您攀上了燕王这个高枝,又与东宫众臣相互呼应。

这在朝中刚刚有了几分话语权,您现在离开,岂不是将这大好的局面直接葬送了?”

“黄尚书,您务必要三思啊,您一家妻儿老小可都在京城呢!”

“您若是就这么不管不顾的离开京城,前往东北,您的家眷如何,陛下又该如何啊!”

听着三五同僚的劝告。

黄尚书只是脸色铁青,一张拍在桌案上:“休要聒噪!”

“黄尚书,您三思啊!”

众臣见状,也不劝了。

纷纷围在黄尚书周身跪了起来。

硬是没给黄尚书留分毫下脚的地方。

黄尚书见状,更是一脸铁青的坐在了木椅上。

“殿下要在东北干大事,东北地广人稀,当地的布政使司和建造司,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都不是科班出身。

如今殿下刚刚将新鹤城打下来,这是内东北一大重镇级别的城池!

殿下有心在此处修路,为百姓造福,本官还有什么借口不去帮忙?”

黄尚书气喘吁吁的回应着,他单手扶额,满眼都是去意。

“陛下同意了吗?黄尚书的妻儿都同意了吗?”

为首的几个红衣大臣口条麻利。

字字珠玑,句句都扎在了黄尚书的心窝上。

黄尚书闻言,先是沉默了片刻。

而后长叹一口气,眼神逐渐坚毅的说道:“若是陛下不允许本官前去,那本官便辞了这官,自费去东北找燕王殿下。

本官在京城中也没有亲戚帮衬,妻儿便只能跟本官一同去东北了!

诸位同僚若是还拿本官这个尚书的话当回事,便速速散去,莫要拦着本官去东北的路。

若是耽搁了本官的时间,东北边民可不会饶了诸位!”

听着黄尚书的威胁。

跪在周遭的一众红衣大臣面面相觑。

仅是片刻后,众臣便纷纷挪动红袍。

给黄尚书让出了一条路来。

可就在黄尚书收拾好了桌案上的卷轴竹简。

准备出门离开之际。

东宫首辅大臣杜润,却悄然堵在了工部的大门前。

“情况,殿下都在密信中交代了。”

杜润缓步走到了黄尚书的面前,刻意将嗓音抬高了几个度说道:“老臣已替黄尚书向陛下请了愿,陛下准了你三年的外出权。

这是陛下赏你的金令,此番去东北修路,乃是造福百姓。

朝廷虽不出不了一分一毫的银子,但黄大人能有此心,俨然是为天下立命之楷模。

从今日开始,黄大人便加封东北建造司司农!

掌管东北建造的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