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王干事要宣讲新的卫生条例!

回到家里的叶知秋,却发现院子大门紧闭,不知道王富贵带叶白露去哪了。他掏出钥匙开门,说起来搬过来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拿钥匙开院门呢!

才把自行车停好了,王小兰就拿着本子回来了。

叶知秋好奇地问道:“娘,你咋这时候回来了?今儿个不用上班么?”

王小兰咳嗽清了清嗓门,一脸正经地说:“工作时间要叫我王干事,我奉高主任的命令,现在前来给大伙宣讲新的卫生条例,你站好一点听我讲话!”

这里就自己一个人,哪有什么大伙啊?叶知秋哭笑不得地问道:“娘你到底咋回事?这是跑回来家里给我立下马威?”

“哎呀老大你别说话,我先练习一下咋去讲话。你老实点配合我一下,要是谁都像你这样嘻嘻哈哈,我还怎么开展卫生宣传工作啊?”

叶知秋无语了,合着逮自己当试验品排练啊!

没有办法,他只能老老实实站着,听王小兰磕磕绊绊说着,一不许随地乱吐痰,捉到者罚款两毛。二不许随地大小便,捉到者罚款五毛等等等等………

叶知秋听得都想笑了,各种各样的规定都有,有的真的让他很想笑出来啊!

比如不许当街拉屎,除了阿三谁敢这样干啊?还有不许随地泼粪,这得啥情况才会出现的事情啊?

可是面对王小兰恶狠狠的瞪眼,他只能忍着笑听完了全部的宣传内容。

讲完以后,王小兰头疼地说:“老大,这可咋办啊?我负责的这边几个巷子,这么多户的家庭,这样一家家跑去讲话,那得费多少口水啊!”

叶知秋再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气得王小兰拿巴掌打了他背好几下,边打边骂道:“兔崽子,娘都这么倒霉可怜了,你居然还偷笑!你个兔崽子实在太欠揍了,气死我了……”

叶知秋连忙举手投降道:“娘我错了,我不该笑话你!我有办法解决这事,绝对能帮娘你节省口水!”

王小兰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半信半疑地问道:“你有啥办法?快点抗拒从严,不然我让你坦白从宽!”

叶知秋捂着脸道:“搞错了,娘你说反了!应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王小兰恼羞成怒,举起来又想继续瞧这个笑话自己的儿子,叶知秋急忙喊道:“坦白坦白,赶紧收起你的手,我马上就给你解释!

你可以去通知各家各户出代表,开一个全巷卫生大会。说完以后你就组织大伙学习,让他们晚上转告家里人。

再说一下犯错会罚款,事关自己钱财的事情,他们肯定能上心认真学习的!”

王小兰听完李峰说的计划,顿时高兴道:“还得是娘的好大儿,真是聪明啊!这样一来,娘就不用一家一户去上门宣讲了!”

叶知秋撇了撇嘴,心想用不上时自己是兔崽子,用得上时就是好大儿。这老娘们的上辈子,肯定是四川人跑不了,都不用装备就会变脸这技艺!

王小兰高兴地说:“老大,我一个人得跑半天,你反正也没有事情干。干脆去帮我通知隔壁五巷的人,让他们派人到二十三号大院开大会去!”

叶知秋傻眼了,自己明明就是为了偷懒,才从厂里跑回家里,结果还要给安排工作,他很想开口拒绝这事。

可看到王小兰威胁的眼神,他只能悻悻然答应了。

这时候王富贵拿着风筝和一个小袋子,带着蹦蹦跳跳的叶白露回来了。见到院子里面的俩人,叶白露冲了进来。

她抱着王小兰,扭头笑嘻嘻地对叶知秋说:“嘻嘻,大哥,姥爷带我去放风筝了,飞得可高可高了!娘,我和姥爷还挖到了婆婆丁呢,姥爷说晚上就凉拌了吃呢!”

王富贵也笑眯眯地说:“你们娘俩咋回家了,上班就好好上班,老是偷懒跑回家像啥样啊!”

王小兰解释道:“干爹,我可没有回家偷懒,我要去通知人开卫生大会,给他们讲解新的卫生条例呢!”

叶知秋也郁闷道:“我倒是想偷懒,可才刚回到家里,我娘就抓我壮丁,要我去通知邻居们开会。”

“啥叫抓壮丁,这叫为人民服务,你少扯这些有的没的,赶紧给我去通知人!”

王富贵乐呵着说:“大孙子你娘第一次开大会,你这个当儿子的帮下忙,去通知一下人是应该的。

好了,工作要紧,你们赶紧去忙工作去吧!小孙女咱们去洗婆婆丁,一会焯水还要浸泡一下,去掉苦味才能好吃。”

叶白露放开了王小兰,答应着就跟王富贵往厨房走去。

叶知秋耸耸肩,也出门去隔壁五巷喊人去了。叶家的十六号,是在三巷,这边都是单数的巷子。是一三五七九共五个巷子,归王小兰去进行宣传。

看着五个巷子好像人不多,其实这五个巷子有三个大杂院,将近两百户人。

人数也没个数,反正叶知秋去通知的五巷,有俩个大杂院,他是口水都说干了,才把整个巷子通知完毕。

二十三号大杂院就是在三巷这边,所以他通知完以后,就回去家里喝水。准备一会过去看王小兰开大会,要是搞不定自己还能帮下忙。

“哟,小叶采购今天没去上班啊?”

“叶采购你知道去哪里,能倒腾得到奶粉吗?”

“我想弄点瑕疵布,小叶你能帮忙弄吗?”

面对一群大娘七嘴八舌的问话,叶知秋哭笑不得地说:“大伙,我只是个采购员,我们厂里也不收奶粉这玩意啊!好了,大伙别这么热情,怪吓人的……”

叶知秋也一个头俩个大,这些邻居真当自己是许愿机啊?还奶粉瑕疵布,能弄这些东西,自己那是有多少要多少!

奶粉这种硬通货就不说了,瑕疵布现在还能弄。过两年物资紧缺,纺织厂原料不足,到时候弄块布头都不好弄到手!

缝缝补补又三年,可不仅仅是顺口溜,而是困难时期时,最严重那三年的写实画面呢!

随着人越来越多,王小兰也通知完人来到了这边。看得出来她也说得口干舌燥了,拿起背着的水壶拧开就喝水,连别人问话都没空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