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关口

    信使赵五伏在地上,亲眼看着那封信被殷灵毓接过,松了口气,再也支撑不住,昏死过去。

    “快!抬下去!全力救治!”殷灵毓立刻下令,声音冰冷。

    她怕的就是这个。

    但叛军也不傻,他们的策略肯定也是先攻取这些地方。

    现在比的就是后勤和战略了。

    赵五后面还有两个侥幸跟随他穿过了叛军围堵的人,也被带了过来,皆是形容狼狈,字字泣血。

    随着他们的描述,河北惨象跃然眼前。

    堂内一片死寂,沉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郭子仪双目赤红,拳头紧握,骨节发出咯咯的声响,李光弼脸色铁青,牙关紧咬。王维,薛景仙等人亦是面露悲愤,胸膛剧烈起伏。

    “陛下!臣请令!愿亲率朔方精锐,即刻东出,踏破安守忠营垒,驰援河北!”

    “臣亦请战!”李光弼霍然起身。

    “末将愿为先锋!”薛景仙等将领纷纷请命。

    群情激昂,战意沸腾。

    殷灵毓抬起手。

    “郭子仪,李光弼听令!”

    “臣在!”二将肃然应道。

    “命你二人,统率朔方主力及长安义军精锐,于明日拂晓,对安守忠围城大营发起总攻!速战速决!”

    “臣遵旨!”郭李二人领命,眼中燃起熊熊战火。

    殷灵毓看着地图,脑中飞快的推演。

    走过这么多世界,她现在也还算能排兵布阵。

    但她向来喜欢速战速决。

    因为再好的战略,如果是以继续让百姓苦一苦,让战士苦一苦为代价。

    她宁可选择用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填补上去。

    包括她自己。

    “郑公,工匠们可做出破虏炮了?”

    殷灵毓猛然这样一问,其他还在等着她发号施令的人都是一滞,只有郑虔猛然起身:“陛下!好了!臣正要报与您听!依陛下所授图谱,工匠们日夜赶工,已试制出三门破虏炮!比之震天雷更声若雷霆,可于二百步外,摧垮木寨土垒!”

    薛景仙懊恼的暗叹口气。

    怪不得昨天好几声闷响!

    还以为又是在试震天雷呢,早知道是新武器,高低连夜过去见识见识!

    “破虏炮?”郭子仪和李光弼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狂喜。

    他们前几天便见识过震天雷的威力,如今竟又有此等攻城利器?

    殷灵毓当即拍板道:“好!即刻将炮运至前线,瞄准安守忠营垒最薄弱之处!明日总攻,先以炮火轰击,乱其阵脚,破其营栅,而后骑兵突击,步兵掩杀!务必一战击溃安守忠,打通东出之路!”

    郭李二人这下更是信心大增,高声道:“臣等领旨!”

    翌日拂晓,天色微明。

    安守忠的大营还笼罩在一片沉寂之中,叛军士卒大多还在梦乡。

    他们又不去和那些长安里的地老鼠硬碰硬,前几日还大胜一场,杀死了大唐太子,志得意满,自然懈怠,认定义军不敢轻易进攻。

    “轰!!!”

    一声巨大的轰鸣炸响!

    一颗炮弹带着凄厉的呼啸,狠狠地砸中了营寨前方的木质望楼!

    木屑纷飞,整个望楼轰然倒塌,上面的哨兵惨叫着摔落。

    “轰!轰!”

    紧接着,又是两声巨响!炮弹一枚砸入营中炸开,将一片帐篷和睡梦中的士兵尽数送葬,另一枚则精准地命中了寨墙,夯土的墙体被炸开一个大缺口!

    “怎么回事?!”

    “打雷了?!”

    “敌袭!是敌袭!”

    叛军营中瞬间大乱,士卒惊慌失措地从帐篷里跑出来,衣甲不整,甚至找不到兵器。

    “大唐的将士们!”

    郭子仪跃马阵前,长剑指向混乱的敌营:“随我冲!破敌就在今日!”

    “杀!!!”

    在灵武积蓄了月余的战意,前几日又惨遭一败,还被百姓悉心照料,唐军羞愧的无地自容,如今正憋着满肚子火气呢!

    骑兵当先,如同利剑般从那被轰开的缺口冲入敌营,肆意砍杀混乱的叛军,步兵紧随其后,扩大战果,清剿残敌。

    安守忠被亲兵从睡梦中叫醒,仓促组织抵抗,但在那闻所未闻的大炮威慑和唐军锐不可当的攻势下,抵抗迅速瓦解。

    他本人见大势已去,只得在亲兵护卫下狼狈不堪的弃营而逃。

    郭子仪李光弼抓住战机,挥军猛攻。

    朔方骑兵虽然数量不多,但抓住叛军混乱的间隙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安守忠的三万围城大军彻底崩溃,死伤惨重,被俘者众,安守忠本人仅率千余残骑狼狈东逃。

    大军稍事休整,清点着缴获的大量叛军来不及带走的粮草和军械,殷灵毓立刻执行第二步计划。

    殷愿终于在这关键的时刻及时出发,带着殷灵毓的手书飞向江淮一带。

    大军分兵开拔。

    潼关。

    这里的黄昏,总是带着一股铁锈和尘土混杂的气味。

    陆七靠在冰凉的垛口上,看着关外苍茫的群山在夕阳下一点点沉入暮色。

    风很大,吹得他有些睁不开眼。

    他是河北人,原本是范阳军中的一名普通唐兵,安禄山起兵时,他被裹挟着,懵懵懂懂地就换了旗号。

    上司还是那个上司,只是盔甲上的徽记从“唐”换成了“燕”。

    他武艺不错,砍杀也狠辣,几次大战后,竟被提拔成了管着几十号人的小头目。

    可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每次巡关,走过那厚重得仿佛能隔绝一切的城墙,他都会下意识地朝东边望一望。那里是他的家乡。

    他不知道家里的老娘和妹妹怎么样了。

    军中流传着各种消息,说朝廷官军如何不堪一击,说大燕皇帝如何天命所归。

    可他们真的是“王师”吗?

    陆七不知道,他只知道,握紧手里的刀,活下去,也许哪天就能回家。

    至于为谁打仗,为什么打……

    他不敢想,也想不明白。

    夕阳终于完全沉了下去,天色迅速变暗,只有关楼上下点燃的火把噼啪作响。

    “头儿,吃饭了!”

    手下一个小兵端着两碗糊状的饭食跑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是清汤寡水的菜汤,扔了些肉干和粟米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