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那一片儿
“那一片儿”在哪儿,卫柏还是大概清楚的。
挂掉电话,卫柏开始往车上搬东西。
汉堡可乐得带着,点心多带点,还有大伯烧的鸭和鱼,伯娘包的青团……最后才从厢房里拎出两大兜黄色货币以及铲子和背篓。
他动作很快,谢木蔓看得有点懵。
今天是清明没错,清明应该祭祖也没错。
但,小乌龟之前压根没提过这事儿啊。
而且他们现在不是要上山挖笋采蘑菇吗?
“谢同学,快来啊。”卫柏站在后备箱后,呼唤道。
谢木蔓看向还打开着的后备箱,神情有些复杂。
“这是要去?”她缓缓问道。
“去山上玩,”卫柏笑道,“顺便去看看我奶奶太公太婆他们。”
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这前后半句话的顺序是不是应该倒过来呢?
而且,祭祀这种事情,她身为女朋友跟着一起去,真的可以吗?
他们还没结婚呢~
嗯~
“我们出发吧。”卫柏说着话就往主驾驶走去。
谢木蔓小跑了两步,打开副驾驶门:“嗯!”
两人上了车,卫柏又想起一件事:“等我一会儿。”
说着话,他就下车了。
谢木蔓打开车门,看着他走回屋里。
不一会儿,他脚上换上了雨靴,手里还拎着一双雨靴出来了。
“刚下过雨,山路泥泞,换上雨靴吧。”
“这双是吴女士的,大概是没穿过。”
吴女士跟谢同学身高差不多,那鞋码应该也是差不多的吧?
谢木蔓接过雨靴换上,把运动鞋放在脚下,然后下车走了几步,梨涡乍现:“很合适。”
知道吴阿姨的鞋码了。
嗯。
卫柏盯着雨靴看。
好神奇。
这双雨靴放在储物间里,丑得他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但到了谢同学脚上,怎么就好看得像是时尚单品一样?
大部分人都是人靠衣装,但谢同学,披麻袋穿雨靴都像是走t台似的。
美!
一黄一蓝雨靴回到车上,车开出胡同,往与来时相反的方向开去。
山看起来就在眼前,实际上要八九分钟的车程。
开着车,卫柏说起后备箱的东西来:“汉堡可乐是专门给奶奶带的,她特别喜欢吃。”
“尤其夏天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要喝冰可乐。”
“我爷爷就很不喜欢那些东西,尤其不喜欢汉堡,说比我奶奶包的包子差远了。”
谢木蔓听得眼睛弯弯:“很可爱。”
卫柏笑道:“对。”
要是奶奶还活着的话,肯定也特别喜欢谢同学。
欸?
这话不太对。
难道埋在墓里就不喜欢谢同学了吗?
肯定也是喜欢的嘛。
他们老卫家祖祖辈辈都会特别喜欢谢同学的!
车只能开到山脚下。
这里也没什么停车场之说,找个地方把车停下就行。
“上山的路有好几条,不过我就认识这一条。”卫柏下车,从后备箱往外拎大包小包。
谢木蔓也去拎了些东西,她抬头看这座山头,然后怀疑地看向卫柏:“你真的认路吗?”
众所周知,她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不相信卫柏的时候。
但是此时此刻,青山连绵,草木杂生,谢木蔓难得产生了一些怀疑。
卫柏底气不足:“应该是认识的吧?”
“反正就‘那一片儿’。”
谢木蔓:“嗯……”
卫柏笑道:“这山不大,而且墓地都集中在那一块儿,很容易找到。”
谢木蔓点点头。
嗯,相信他。
就算迷路也没关系。
也不是深山老林,肯定有信号,到时候喊直升机来接就好。
走进山里,一走就是一脚泥。
卫柏庆幸出发之前想起换雨靴,不用担心鞋上裤子上全是泥巴,玩起来也会更尽兴。
随着记忆,两人顺着最像路的一条山路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后,就到了“那一片儿”。
站在“那一片儿”面前,卫柏的记忆回来了:“就是这儿了。”
好险,刚刚有两次分叉路口处差点就走错路了。
幸亏他根据脚印产生了一些临时判断,否则这会儿都不知道把谢同学带到哪里去了。
的确“就是这儿了”。
别说卫柏,就连谢木蔓都看得出来他们没走错路。
因为此处,漫山遍野全是墓碑。
谢木蔓看向卫柏。
卫柏读懂了她这个眼神。
这是在询问,这么多墓碑,哪一小片儿是咱家的?
对此,卫柏胸有成竹。
只见他遥遥一指:“在那儿。”
谢木蔓顺着他的手指看去。
只见,手指准确指向了不远处一个蓝色路标,上面一行大字——
“太公在这里很想你。”
谢木蔓:“……”
出发前,卫柏也觉得这牌子过于抽象,但此时,却很佩服他大伯的聪明才智。
要不是这块牌子,他岂不是要找不到他祖宗了?
不过他大伯还是太保守了,如果这牌子让老卫来立,颜色肯定会改成红绿黄其中一色,显眼。
有了路标牌的指引,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卫柏拎着祭祀品,带着女朋友,七绕八拐地走到自家坟地,把准备好的食物依次摆在祖宗们面前,然后三鞠躬,压纸钱,烧纸。
卫柏摆祭品,谢木蔓跟着一起。
卫柏鞠躬,谢木蔓也鞠躬。
卫柏烧纸,谢木蔓点火。
卫柏开始在心里碎碎念了。
他对太公太奶都没什么印象了,碎碎念都是对着自已奶奶念的。
奶奶,这是我女朋友,她叫谢木蔓,我们从小就认识了,高中时因为都很喜欢学习而成为了著名学习搭子,高中毕业都成年了于是顺理成章开始谈恋爱。
我俩都在海城大学读书,对,就是我哥当时上的那所大学,我们学校挺好的,宿舍有空调,饭也好吃便宜。
什么?
曾孙子?
那一时半会儿确实生产不出来,您再等等吧。
跟奶奶聊了会儿天,卫柏背起背篓,拿起铲子。
“走走走,挖笋采蘑菇去!”
谢木蔓:“嗯!”
两人绕出墓地,顺着羊肠小径,踩着湿润的泥土,往来时就看好的一片竹林走去。
“咱们来的有点晚了,”很快,卫柏对着一块明显被掘过的土地,叹道,“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些人以祭祀之名行挖笋之实,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