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钱氏顿了顿,看了一眼周年湘。

“她老人家其实当时便后悔了,只是有些拉不下脸,便没能在昨日向你道歉......”

周年湘适时露出惊讶的表情,看着钱氏有些“坐立难安”。

钱氏见状忽得一喜,神色一变,捏着帕子的手抵在鼻尖。

“母亲她上了年纪,之前又生了一场重病,身子就一直不太好,昨日回去后便倍感焦虑,人一下就病倒了,醒来过后便抓着我的手,让我一定要代她向周姨娘你亲自道歉,是她这个做长辈的说错了话,让你一定要原谅她,否则她良心难安。”

不知是入戏太深还是百感交集,钱氏红了的眼眶中当真聚起了泪意,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已然带上哭腔。

但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因为什么染上了泪意。

钱氏略垂着头,便没能看见周年湘变冷的眸色和脸上消失的笑意。

沉浸在自我伤感中的钱氏察觉到没有动静,才回过神抬头望去。

这一眼,对上的就是周年湘稍冷的脸。

瞬间,眼中还含着的泪和伤感便退了下去。

钱氏呼吸一滞,捏着拍着的手也僵住。

周年湘唇角再次勾起,缓缓眨了下眼。

“齐老夫人是长辈,若小辈做的有不对的,她训斥指教也是应该的。”

她的语气柔缓,倒是听不出一丝怒意,但钱氏的心却越纠越紧。

周年湘眉头微蹙,语气带上几分疑惑,

“不过妾有一事不太明白......”

钱氏坐直了身子,如临大敌。

“齐老夫人为何要向妾道歉,妾记得,妾好像同齐老夫人毕竟没有交集......”

钱氏微瞪大双眼,有些愣住。

周年湘状若思索,看着钱氏试探地开口,

“难道是齐老夫人口中所说的‘狐媚子’?”

“可是,齐老夫人并未指名道姓,妾也有些好奇,老夫人说得是府里的哪位小辈?”

对上周年湘真诚询问的眼,钱氏脑子有些懵。

“还有说‘这狐媚子也只配生个小狐媚子’,难道是指府里生了姐儿的小辈吗?”

钱氏面色僵硬。

“不过既然都说是狐媚子了,定然不能是夫人她们,那便是姨娘们了,府里的生了姐儿的姐姐也有几位,齐老夫人指的是谁?”

周年湘一脸虚心求教地看着已然慌乱的钱氏,在她还未回答的时候,又恍然大悟般想到了什么。

“妾记得齐老夫人在说这话之前,还特意问了宝姐儿的身份,她的生母金姨娘也确实只生了她一个,可是......”

周年湘轻咬下唇,有些难言地看着钱氏。

“可是金姨娘已然逝世,齐老夫人这般针对丧母之人,可真是......”

“不是的——”

钱氏嚯得一下站起了身,急切地打断了周年湘的话。

因为着急阻止,下意识便上前一步,站在周年湘身后的秦妈妈也立刻上前一步,挡在了她面前。

有些高昂的声音从屋子里传了出去,守在屋外的雨燕也立刻大步迈进来,眼神戒备。

瞧见两人防备的动作,钱氏才醒过神,急忙解释到,

“不是的,母亲说的并不是金姨娘,而是——”

钱氏看着周年湘脸上淡淡的笑意,即将要出口的“你”就被堵在了口中。

浑身惊出一身冷汗,钱氏站在厅屋里,竟然感觉到一阵风吹了进来,让她打了个哆嗦。

她回想着周年湘方才说过的几句话,突然意识到什么。

“是,是婆母说错了话,不该妄言,还,还请姨娘们和姐儿们原谅...”

钱氏喃喃出口,目光紧紧锁着周年湘的脸。

见她笑意淡去,却忽然松了一口气。

周年湘将手递给秦妈妈,就着她的手起身。

“雨燕,去将姐儿带进来。”

得了吩咐的雨燕向周年湘负手一礼,转身就出了屋子,将在院子里玩耍的阿茵抱了进来。

听到要进来找周年湘,阿茵便是开心地抓着雨燕的衣衫。

“娘!”

钱氏依旧有些僵硬,听到稚嫩的童声便望了过去。

这次离得近了,便也将她的面容长相看得更为清楚。

结合了父母长相优点的阿茵被雨燕放在地上,小跑到周年湘身边。

屋子里多了一位陌生人,阿茵自然也十分好奇。

一双和周年湘完全一致的桃花眼水汪汪地看向她,年纪虽小,却不见一点扭捏。

“齐夫人。”

周年湘再次出声,打断了钱氏的愣神。

“继续啊。”

钱氏没理会到她的意思,愣愣地看着她。

周年湘也并没有催促,只是叹了一口气。

“看来是我会错意了,秦妈妈,送齐夫人出去吧。”

秦妈妈应了一声,正要上前,就见钱氏惊颤了一下。

下一瞬,她也终于有了动作。

钱氏双手紧握,朝周年湘和阿茵俯下了身子。

“婆母出言不逊,还请姨娘和姐儿原谅。”

钱氏紧紧盯着青石砖地面,耳边很安静。

几息后,一阵脚步声响起,却又不似周年湘。

等到声音靠近,钱氏忍不住抬眼,视线里出现的却是一张稚嫩的小脸。

钱氏愣住。

“齐老夫人的这身歉,我代为受下了。”

视线里,周年湘的绣鞋也跟着出现。

钱氏只觉双臂被扶住,俯下的身子也被扶起。

周年湘松开手,面色沉静地望着钱氏。

“秦妈妈,送齐夫人出去。”

钱氏恍惚地跟在秦妈妈身后。

直到出了周年湘的院子,她的神思才渐渐回笼。

领着她的侍女只见她神色落寞,不敢妄议是非,只能在心中暗自猜测。

当走到离杨氏院子不远处时,钱氏突然停下脚步,叫住了在前方带路的侍女。

“这位姑娘,劳烦你同你们夫人说一声,我有要事要先离开,就不打扰了。”

侍女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就见钱氏转身,脚步匆忙地往出府的路走去。

杨氏得了侍女的回话后若有所思,随后点点头表示自己知晓了。

同样在屋里的康氏等侍女退出去后便开了口,

“母亲,周姨娘那边?”

杨氏将手腕上的佛珠褪下,拿在手中捻着。

“长公主那边出了面,周姨娘也是个聪明人,这件事等绍瑞回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