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姚广孝提点,蔣瓛:我就说我没悟错!

    不对劲,十分得有十二分的不对劲。

    蔣瓛呆愣在原地,望着手举擀面杖,愤怒不像是作假的李暄,满眼迷茫。

    难道真是自己猜测错了?

    会错了意?

    李暄根本就没有为自己指点迷津的意思?

    但这又如何可能?

    他可是就那么大大咧咧的在大门口,光明正大的拉拢陛下的锦衣卫,都不避人了。

    还那么大声音,喊出来一番听着都让人心里发怵的话。

    难道说这一切都不是刻意。

    只是李暄单纯的勇敢?

    可一个人怎么能勇敢成这样?

    “李御史,某今日是真心的!今日之言若有半分虚假!就让上天劈下来一个炸雷,亟了某!”

    蔣瓛手按胸膛,态度诚挚的还想再试一把。

    然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李暄只是觉得恶心,一张脸板着,举擀面杖指向门口:“出去。”

    “好...好吧,那某告辞...告辞。”蔣瓛脸上瞬间写满尴尬。

    一边答应着转身走向门口,一边皱眉挠头:“不对啊,他怎么会是这种反应呢?”

    “我很费解,他不应该是这种反应啊。”

    “怎么会呢?不应该呀。”

    此刻外面的窗户底下,脸对脸正猫着偷听墙根的王五,周六小,俩人脸上的五官都缩到了一起,地铁老人手机ipg。

    “怎么会这样?”

    “是啊,事情的发展走向,貌似变得奇怪起来了。”

    俩人都看不透,李暄这是到底唱的哪一出。

    其实一开始他们俩偷听到蔣瓛竟然有求于李暄,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表忠心时。

    心里还非常震惊。

    毕竟那可是蔣瓛,锦衣卫都指挥使!

    陛下手里最为锋利的刀,朝廷里不知道有多少文臣武将,平时威风凛凛,排场极大。

    可但凡只要是被蔣瓛找上门,无论多大的官,多大的威风。

    在见到蔣瓛的那一刻,就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只能鹌鹑一样,老老实实的听候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大人宣读皇命。

    这一切只因蔣瓛的背后,站着的是陛下!

    可原来蔣瓛这样的人,竟然也有这么好声好气求人的一天。

    这是王五和周六小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李先生果然是神机妙算,连蔣瓛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都翻不出他的掌心。

    不过这想法还没持续多久,转眼的功夫,偷听的俩人又懵逼了。

    撵走了?

    就这么水灵灵的撵走了?

    如果能让蔣瓛也加入李先生的队伍,那让天下老百姓都吃饱饭的日子岂不是指日可待?

    陛下最为信任的刀,都成了李先生的得力臂膀。

    在这大明,李先生还有什么事办不成?

    你撵他走干什么啊!

    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把握住啊!

    李先生到底是想干什么?想不通,真想不通。

    屋内,李暄看蔣瓛的背影消失了,这才放下擀面杖坐下,郁闷的表情消失,嘴角洋溢起几分得意的笑。

    我都直接抄擀面杖撵人了。

    还打了你锦衣卫都指挥使,这回你总不能还学蓝玉,学朱棣、姚广孝那样悟性非凡了吧?

    看你还悟不悟。

    懂王真讨厌。

    这边,离开的蔣瓛低头走在路上,眉头紧锁,万分费解的嘀咕:“李御史怎么是这个反应呢?不应该啊。”

    “哎哟!什么人!”

    不料就在这时候,却突然被人撞了一下。

    抬头看过去,才发现是笑眯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姚广孝,后者躬身双手施礼打招呼:“指挥使大人。”

    蔣瓛上下瞅了他两眼,板着脸没答应,这老和尚不是什么好人,想直接越过去他,就权当没看见。

    然而走出去还没两步。

    背后姚广孝方向就传来了笃定的声音:“指挥使大人从李御史方向来,莫非是被赶出来了?”

    他这次之所以特意找过来,是因为收到了消息,蔣瓛来找了李暄。

    并且姚广孝猜测。

    蔣瓛作为朱元璋倚仗的耳目,却顶着敏感来登门拜访,想必也是有着投效的心思。

    可李先生这等人物,神机妙算,天下之事、朝堂诸公,皆在其掌控之中。

    岂会是一次登门,直抒胸臆,想投效就能投效的?

    如果话说不对,甚至可能还会被扫地出门。

    现在看蔣瓛苦着脸的样子,果然是这样。

    而姚广孝特意找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帮一帮蔣瓛,最好能让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记一个朱棣的人情。

    日后这人情保不定就有用到的地方。

    “!!”蔣瓛心里一惊,猛的站定,头机械的转回去,正看见姚广孝人畜无害的笑容。

    老和尚,你有点意思啊,你这么了解李先生吗?

    那咱们是得好好聊聊了。

    ……

    蔣瓛被撵出来的这功夫,皇宫内。

    一个人独处的朱元璋,又担心起明末那边的状况。

    正午的日光从殿门打进殿内,照亮了殿内铺设的金砖,也照亮了龙椅,和朱元璋身上的龙袍。

    只有半张脸是在阴影里,面无表情望着外面臣子走的宫道。

    他想到了东林党。

    崇祯堂堂皇帝,居然能让一群臣子给压制在皇宫内动弹不得。

    这也是千古奇闻了。

    不过只要他能坚持两天,负荆请罪也好,大开杀戒也罢,只要扛过去这两天,等待这边东瀛的事一结束。

    届时必须要让李暄给出来一个法子。

    “哼,众正盈朝?”朱元璋念叨着东林党人口口声声对他们自己的道德身份标榜,语气讥讽。

    “咱看,应该说是众蛀盈仓合适一些,就是不知届时李暄会有什么手段,收拾他们。”

    话说出口,他脑海里闪过李暄攻击性很强的嘴脸,忽然心里有些不安:“不过李暄那边不会出意外吧?这小子应该不可能真长了翅膀,偷偷摸摸飞去东瀛。”

    他害怕这次又会和以前一样,再出现些意外。

    毕竟李暄不能以常人视之。

    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行事作风往往跳脱,让人难以琢磨。

    思量了半晌,朱元璋仔细的一一排除掉所有不稳定因素,认为这次天衣无缝。

    自信的把手一攥:“不过有蔣瓛盯着,还有锦衣卫严防死守,他就是真长翅膀飞了,蔣瓛也得替咱搭弓,给他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