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辞却金平千家宴,行至舍卫布金寺
这恰恰印证了三只犀牛精所言非虚,毕竟若玉帝想向花果山索要犀牛精,又能凭借什么理由呢?
难不成要实话实说?
那还不如任由三只犀牛精待在花果山,倘若它们传出什么不利言论,直接污蔑是白墨和孙悟空造谣即可轻松解决问题。
况且,这三只犀牛精本就与佛门相关,玉帝大可以推脱说此事与自己无关。
孙悟空和白墨将青龙山上搜刮来的财宝收拢归整后,全部分给了那二百四十家贡油大户,并告知他们妖怪已除。
众人亲眼目睹孙悟空和白墨腾云驾雾的神通,纷纷拜谢不迭。
毕竟之前负责降雨的妖怪已死,如今眼前又有能飞天的神仙,自然要想尽办法巴结。
很快,金平府寺庙的和尚带头,为白墨一行人立像。
那二百四十家大户见有神仙住在寺庙中,每日都亲自前来邀请唐僧一行人去吃斋。
唐僧推辞不过,只得前往。
如此连着吃了三十多家后,唐僧实在受不了了,大晚上偷偷拉着众人从寺庙后门离开,继续向西赶路。
猪八戒睡眼惺忪,嘟囔道:
“师傅,才吃了三十多家,还有二百家没吃呢,怎么就走了呀?”
唐僧听后,忍不住教育道:
“八戒,你就知道埋头吃。那群官人畏惧你们,不敢与你们交谈,全都围着我攀谈。”
“那些官人个个官腔十足,油嘴滑舌,就你师父我,前世加上今世都没应付过这些场面。”
“要是一个不小心嘴瓢,把你们都给卖了,那咱们师徒可就有大麻烦了。”
孙悟空笑着接口道:“所以我和白墨就没跟你们去。”
“别看那些官人本事不大,心眼可黑着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咱们算计进去了。”
“呆子,别抱怨了,给你个果子解解腻,赶紧走吧。”
说着,孙悟空掏出一个蓝色的果子扔了过去。
猪八戒张嘴接住,瞬间脸色一白,整个猪都打了个寒战,叫道:
“猴哥,这是啥东西呀?怎么这么麻?这么凉?”
猪八戒大口吸气,只感觉凉气直往肺管子里钻。
白墨和孙悟空对视一眼,嘿嘿一笑。
原来这是在花果山发现的一种果子,吃过后的感觉就和吃了强效薄荷糖一样,对神仙同样有效,正好给猪八戒提提神。
一行人就这么有说有笑地继续赶路。
另一边的寺庙,天亮后,僧众发现唐僧一行人不见踪影,纷纷说道:
“想来是我们凡心太重,冲撞了神仙,这才使得神仙不辞而别,连个招呼都没留下,让活菩萨就这么走了!”
正说着,只见南关厢有几个大户前来邀请。众僧合掌说道:
“昨晚没能留住,他们今夜都驾云离开了。”
众人听闻,一齐朝着天空跪拜感谢。
这话一传开,满城的官员百姓都知道了此事。
那些大户人家,纷纷置办五牲花果,前往往生祠祭献酬恩,暂且按下不表。
唐僧这边风餐露宿,又行了半个月,忽然瞧见一座高山。
这次唐僧有了经验,先让孙悟空和白墨前去查看,自己也好提前有所准备,要是有妖怪,就找个山洞躲进去。
毕竟老是被妖怪抓走实在太不体面,每次被抓都要被妖怪扒光了洗澡,相比之下,提前藏起来显然更有尊严,这点唐僧还是分得清的。
孙悟空飞到半空,目光一扫,并未发现妖怪踪迹,随后降下云头说道:
“玄奘,放心吧,没妖怪。前面倒是有座破旧大寺,不如前去借宿一晚。”
唐僧听后欣然答应,拉起缰绳,加快脚步朝着寺庙赶去。
等来到近前,唐僧才知道孙悟空口中的破寺可不是一般的破。
这寺庙规模不大不小,用的却是琉璃碧瓦,半新半旧,还有那八字红墙。
寺庙中种着几棵苍松,看样子已有千年树龄。
山门上,赫然写着“布金禅寺”,高悬的匾额上,留题着“上古遗迹”。
唐僧不禁感叹道:“不知是哪朝的古寺,竟流传至今。”
“不过想来这寺庙在没荒废之前,必定盖得富丽堂皇。”
唐僧看着寺庙的名字,喃喃自语道:
“‘布金’……‘布金’……这莫不是舍卫国界了么?”
一旁的猪八戒惊讶道:
“师父,奇啊!我跟着师父几年,师父竟然认路了。”
唐僧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自己前世在灵山也没出过几次门,转世到大唐更是第一次远行,要不是有孙悟空和白墨,说不定早就不知偏到哪里去了。
唐僧咳嗽两声,说道:
“不是认识路,是我常翻看典故的时候,看到过这里。”
“说是佛在舍卫城有座孤园,这园是给孤独长者向太子买下来,请佛讲经用的。”
“太子说:‘我这园不卖。他若要买我的时,除非黄金满布园地。’”
“给孤独长者听说后,就用黄金铺地,布满了整个园地,这才买得太子只园,得以请世尊说法。”
“我想这布金寺,莫非就是故事里的那个地方。”
白墨听到这里先是一愣,自己之前在慈云寺时还吐槽过那群和尚,想起原着中有这么一个用黄金铺满地砖请佛祖讲道的地方,没想到如今脚下的这座破寺就是故事的主角。
白墨不禁心里起了恶趣味,暗自想道:
这寺庙如今这般破败,会不会是因为佛祖讲经之后,把里面的黄金全部挖走了,才变成这个样子?
白墨正想着呢,一旁的猪八戒倒是直接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如果这故事是真的,这寺庙说不定还埋着黄金呢,俺老猪得找找,到时候也是笔本钱。”
唐僧笑了笑,说道:
“好你个呆子,都说了是典故,是真是假都还不一定呢。”
“再说了,都过去不知多少年了,就算有黄金,还能轮到你去捡?早被别人捡完了。”
唐僧说着下了马,走进山门,推门而入。
只见山门下,挑担的、背包的、推车的,都在原地或坐或躺。
有的扎堆睡在一起,还有一群人在那里交谈着什么。
那群人见了唐僧一伙,面露惧色,纷纷让出道路。
唐僧见状只好连连道歉,带着一行人来到金刚殿后方。
这时,一位禅僧迎面走来,此人长相颇为不凡:
面如满月光,身似菩提树。
拥锡袖飘风,芒鞋石头路。
唐僧见状赶忙行礼,那僧人见状慌忙还礼,问道:
“不知师父从哪里来?”
唐僧如实汇报了来历,又介绍了白墨一行人,并向那僧人请求借宿一晚。
那僧人道:
“荒山乃十方常住之地,向来欢迎各方僧人瞻仰,何况长老您是东土来的神僧,若能得以为您供养,实在是荣幸。”
(十方常住:即常有僧人前来礼拜的寺庙,外来僧人都可在此临时借住。)
唐僧听后,面上满是感激之色,随后带着白墨一行人,跟着那僧人穿过回廊厢房,前去面见方丈。
那老方丈年逾百岁,得知唐僧等人是来自上邦大唐的僧人,赶忙热情邀请唐僧等人坐上主位。
寺中僧人听闻有上邦高僧莅临,不论大小老少、各方长老还是行童,都纷纷前来参见拜访。
唐僧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自己未觉醒前世记忆时,一直觉得灵山无比美好,灵山脚下的国家百姓都幸福无比。
可如今一路走来,越是靠近灵山,妖魔越是猖獗,而灵山脚下天竺国的僧人,竟个个对大唐心生向往。
这一路上,竟没有一个国家在繁荣程度与百姓的幸福安康上能超越大唐。
果然,只有距离才会产生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