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不后悔!
“安儿……”
她颤抖着叫了一声,又猛地改口。
“不,心然……”
“我们……我们……”
她语无伦次,眼中的疼惜和希望交织在一起,看起来有些魔怔了。
“都进来!”
祖母一声低喝,拄着拐杖,率先转身进了堂屋。
她的背脊挺得笔直,仿佛之前那个拍桌子威胁要下毒的老妇人只是幻觉。
李鸢如梦初醒,连忙拉着虞洛跟了进去。
周氏这才打了个激灵,连滚带爬地捡起铜盆,踉踉跄跄地跟在最后,连门都不敢关严。
堂屋里,祖母坐在主位上,目光在虞洛身上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圈。
“嗯,有八九分像了。”
她点点头,语气里带着一丝满意。
随即,她又看向几乎要哭出来的李鸢。
“你慌什么?既然走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箭。”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既然如此像,我们也不必如此担心。”
“接下来还有一个乡试,可以让心然去试一试了。”
“反正安儿前年刚中的秀才,根基尚浅,这次乡试,本来也是历练,考不上,也是正常的。”
李鸢的眼睛猛地一亮:“对,对!”
她迭声道:“心然,你就……你就随便写写,千万别出风头!梁国科考,向来不查验身子,只要你安安稳稳地落榜,谁都不会发现的!”
虞洛看着面前这两位为她赌上一切的亲人,心中流过一丝暖意。
她平静地开口,声音是刻意压低的沙哑。
“我明白。”
“但我会尽我所能。”
一句话,让祖母和母亲都愣住了。
尽你所能?
一个女子,尽她所能,难道还真想考个举人回来不成?
就在这时,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探头探脑的脑袋伸了进来。
“余家大妹子,在家吗?刚才听见哐当一声,没出什么事吧?”
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婶子走了进来,一双眼睛在院子里滴溜溜地转,像是寻摸着什么。
身后还跟着她的老伴,一个干瘦老头,背着手,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老婶子一眼就看到了屋里站着的虞洛,顿时“咦”了一声。
“这不是安儿吗?瞧这精神头,好利索了?”
她语气里的惊讶毫不掩饰。
“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前几天你们家请郎中,说的可是你家安儿快不行了,怎么到头来,送走的反而是心然那丫头?”
这话问得直接,带着一丝尖锐。
祖母的脸瞬间就沉了下来,拐杖在地上重重一顿。
“王家的!我看你这老虔婆就是闲得发慌,大清早跑来咒我孙子!”
“我们家安儿好好的呢!”
那老婶子被骂得一噎,她身后的老头却翻了个白眼,撇着嘴,阴阳怪气地嘟囔了一句。
“哼,好好的啊。”
“那可真是可惜了。”
“看来我大哥的这个院子,我们是要不过来了!”
这话一出,李鸢的脸“唰”地一下全白了,随即被气得通红。
她浑身发抖,指着那对老夫妇的鼻子。
“滚!”
“都给我滚出去!”
“当初我们家安儿考上秀才,你们一个个上赶着来沾光!现在看我们家遭了难,安儿病重,就都想着来占我们家的便宜了是吧?”
那老头冷笑一声,毫不畏惧。
“谁稀罕你们家那个病秧子秀才!我家小孙子也开蒙了,往后肯定比他有出息!”
“有那闲钱给丫头片子念书,还不如多给秀才公补补身子呢!”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从堂屋里传了出来。
虞洛缓缓走了出来,站在门槛内,阳光给她清瘦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边。
她在母亲紧张到快要窒息的目光中,淡淡地看向那对老夫妇。
“王家阿爷,阿奶。”
她学着余安的样子,微微颔首,语气疏离却不失礼数。
“你们家小云,我也见过,是个非常聪慧的孩子。”
“若有机会,也该让她跟着一起念学。”
“未来说不定,能有一番大造化。”
对面的老头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
“女子念学?念学做什么?还能考个女秀才不成?”
他指着虞洛,满脸的嘲讽。
“也就是你们家蠢,让你那个妹妹跟着夫子瞎学,有什么用?现在呢?还不是说没就没了!”
“死丫头片子,早点嫁出去换几两彩礼才是正经事!”
话音未落。
“嗖——”
一道劲风呼啸而过。
祖母不知何时已经冲到了院中,手中的拐杖抡圆了,带着一股豁出去的狠劲,劈头盖脸地就朝着那老头砸了过去!
“我打死你个为老不尊的老东西!”
“我让你咒我孙女!”
“我让你占我家便宜!”
“滚!都给我滚出去!”
那老头被一拐杖敲在肩膀上,疼得“嗷”一嗓子,拉着他那被吓傻了的老婆,屁滚尿流地就往外跑。
祖母提着拐杖,一路追打到大门口,直把两人打得抱头鼠窜,消失在巷子口,这才拄着拐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回来。
“砰!”
大门被重重关上。
祖母转过身,胸口剧烈起伏,她看着虞洛,眼神却前所未有的坚定。
“看见了?”
“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你必须一条路走到底,不能后悔!”
虞洛迎着她的目光,缓缓地,坚定地摇了摇头。
“我不后悔。”
她唇角甚至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
“祖母,你就看着吧。”
说完,她不再理会院中震惊的三人,转身走进了西边的书房。
那是弟弟余安的书房。
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书卷的霉味。
虞洛走到书案前,看着那一摞摞积满灰尘的书籍。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她伸出手,拂去书卷上的灰尘。
脑海中,现代那套系统化的学习方法,逻辑归纳,重点提炼……
再加上原身余心然跟着夫子学习时记下的那些知识,那些日夜苦读的记忆碎片,开始迅速融合。
一瞬间,那些艰涩拗口的古文,仿佛活了过来。
原本晦涩不明的义理,豁然开朗。
她眼中的迷茫渐渐褪去,很快开始沉浸在学习中。
门外,祖母和母亲都欣慰地看过来。
心想心然学习,看起来还真的是那么回事,只可惜生不逢时啊!
女子,哪有科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