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请求太医替黛玉诊脉
他缓缓起身,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支狼毫笔,蘸饱墨汁,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缓缓写下一个名字——“苏旭”。
这个名字,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痛了他内心深处某个被尘封已久的角落。
虽然他已经改名,被皇帝认了回去,做了太子,
但是作为他的老师,他还是愿意喊他苏旭。
“旭儿……”他低声喃喃,语气复杂难辨。当年,若不是……若不是他执意要科举入仕途,又娶了林如海得女儿,从那以后就不受自己得控制,开始和自己以及老皇帝做对。或许,他们之间,也不会走到今天这般田地。
如今,她身怀龙裔,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而他,却要亲手将她推下悬崖。
山子野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很快,便被更深沉的野心所掩盖。
“为了大业,为了水家的未来,我别无选择。”他在心中默念,仿佛在说服自己。
他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那颗最明亮的星,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象征着无尽的孤独和牺牲。
一夜无眠。
翌日清晨,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芒洒满整个京城。
紫禁城内,文武百官齐聚太和殿,等待着早朝的开始。
苏旭端坐在龙椅旁边,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老皇帝一直卧床不起,他作为太子,自然而然负责监国。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太监尖锐的声音划破了沉寂。
御史台的陈大人,早已按捺不住,第一个站了出来,他手持笏板,神情肃穆:“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讲。”苏旭淡淡道,仿佛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幕。
陈大人清了清嗓子,义正言辞道:
“臣听闻太子妃娘娘身怀龙裔,乃是社稷之福,万民之幸。然近日宫中流言四起,妖言惑众,臣恐有妖人作祟,危害龙体,动摇国本。臣恳请皇上,为太子妃娘娘腹中皇嗣祈福,并请太医院院判亲自为其诊脉,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他的声音洪亮,掷地有声,瞬间在朝堂之上引起一片哗然。百官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谁都知道,这陈大人是明德公府的人,他今日之举,显然是受了山子野的指使。
苏旭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他紧紧盯着陈大人,仿佛要将他看穿。
“陈大人所言极是。”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打破了僵局。
说话的,是礼部尚书李大人,他捋着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皇嗣乃国之根本,不可有丝毫闪失。为太子妃娘娘祈福,并请太医院院判诊脉,实乃应有之义。”
紧随陈大人之后,吏部、户部、刑部等几位尚书也纷纷出列,他们言辞恳切,无一不强调皇嗣的重要性,请求苏旭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务必重视此事。
朝堂之上,赞同之声如潮水般涌来,仿佛事先排练过一般,句句诛心,字字紧逼,将苏旭架在了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让他无法辩驳。
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的大臣都站在了陈大人一边,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般压在苏旭的肩上,让他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难。
苏旭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如同暴风雨前的天空,乌云密布,压抑至极。
他心中明白,山子野这一招釜底抽薪,表面上是关心皇嗣,实则是想借此机会试探自己的底线,削弱自己的权力,甚至……是想将自己取而代之。
这老狐狸,真是用心险恶!他将自己逼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答应,则意味着自己要任人摆布,受制于人;不答应,则会被扣上不顾皇嗣、不顾社稷的帽子,落人口实,失尽人心。
尽管心中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强压下心中的不满,故作平静地敷衍了几句,承诺会认真考虑众位大臣的建议,便草草结束了早朝。
回到后宫,苏旭心中的怒火再也无法压抑,他径直来到了林黛玉的寝宫,想要与她商量对策,寻求解决之道。
见到苏旭一脸愁容,林黛玉上前轻声问道:“旭哥哥,朝堂之上可是发生了什么事?看你脸色如此难看。”
苏旭将早朝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林黛玉,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愤怒。
林黛玉听后,沉思片刻,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轻声说道:
“旭哥哥不必忧虑,此事并非毫无转机,咱们不如来一招‘引蛇出洞’,将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一网打尽,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化解眼前的危机,还能顺势铲除宫中徐贵妃的那些细作,岂不是一举两得?”
苏旭听后,眼前一亮,觉得林黛玉的计策甚妙,两人便开始仔细商议具体的实施方案,务求万无一失。
一番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之后,苏旭对林黛玉的聪慧和才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更加佩服她的胆识和魄力,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让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