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稳定后院,犀利兵锋向南
一路晓行夜宿,越山梁,跨山沟,渡沼泽,过深涧。
道路极其难行。
路上还遇到了暴雨、狂风、冰雹、山洪,落石、山体滑坡。有人不小心掉进深涧之中,有人死于山洪,有人死于山体滑坡,有人陷入沼泽。
非战斗减员达100多人。
耗时七七四十九天,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在一个朝阳明媚,鸟语花香的早上,王通终于带着一万五千多人来到了白狼山附近。
这是一座斗笠状的孤峰。
因山上有一块白色巨石状似饿狼,故而被称为白狼山。
王通藏兵于山谷,亲自带领庞统、田畴、赵云、张辽、张绣、黄忠、韦卫、典韦、胡车儿等人前往白狼山察看敌情。
山高500余米。
山势陡峭,灌木丛生,攀登不易。由于需要保密,不能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很多地方只能低头弯腰,在草木丛中穿行。
这样一来,庞统的优势就展露出来了。这厮身材矮小,躬着身子,四脚着地,在灌木丛中钻得贼快,如同一只土拨鼠似的。
最淡定的是田畴,这人总能在山上找到草木稀疏一些的地方穿行,显然是来过这里不止一次。
……
到了半山腰之后,田畴就带着众人绕到东边山坡,找了一个树木较少,视野开阔的地方,伸手指向山下的一座小城。
对王通道:”将军你看,那就是白狼城。”
王通顺着田畴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在离白狼山的山脚大约相距两里的地方,有一座四四方方的城池。
拿出望远镜来仔细观察,但见此城建于山谷隘道之间,两侧依山而建,城虽不大,倒也还算坚固。
一旁的田畴对王通介绍道:“此城实际建于战国时期的燕国,当时只是一个哨所,哨所之上置烽火台,其用途是当有胡人入侵时,便点起狼烟烽火,给卢龙塞上的守军示警。
至汉武帝时期,辽西辽东皆为汉土,遂在此建城。后来鲜卑强大,汉军退守卢龙塞,此城便为鲜卑所夺。但鲜卑不愿守城,又交于汉化较深的乌桓。”
王通点了点头。
从乌桓和鲜卑的分布来看,就可以看出,鲜卑在草原深处,而乌桓四部全都分布在幽州的边境线上。
包括丘力居、难楼、乌延、苏仆延。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乌桓四部位置地图。)
……
这是一个汉化较重的草原民族,他们已经习惯了守城和农耕,是介于农耕和游牧之间的一个处于奴隶社会的民族,与明朝时期的东北建奴类似。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在击破柳城后,与蹋顿在草原上决战,张辽冲锋在前阵斩蹋顿,杀乌桓五万余人。乌桓四部震慑,三十多万人投降请求内附。
曹操将那三十多万乌桓人分散迁入幽州和冀州。到魏晋时代,这个民族就完全融合到了汉人之中,所以,后来的就只有五胡乱华,而不是六胡乱华。
……
“主公。”
身边的庞统放下望远镜,对王通说道:“据属下观察,城内守军不多,仅有大约两千余人,而且守备非常松懈。
大部分乌桓人都在军营里休息,城门处的守卫仅有100余人,城头上的巡哨仅有4队,每队只有10人;箭楼上连一个人都没有,形同虚设。”
这就是“声东击西”的策略所起的作用。乌桓人以为王通会去打辽东的公孙度,根本就没想到,王通已经带着一万五千精兵,绕到白狼城的侧后!
“战术你来安排!”
“谢主公!”
庞统得到表现的机会,高兴得合不拢嘴。
随后,庞统便对众将说道:“攻破城门极其简单,在明早天亮前用挠钩登城即可。此战的关键在于全歼敌军,不要使一人逃去柳城报信。
因此,可由黄忠将军、韦卫将军、张绣将军负责夺城,而主公的亲卫军胡车儿将军、华雷将军、赵云将军、张辽将军,则分兵堵住四座城门的出口,并巡查四面城墙之外,不使一人逃脱……”
安排好了之后,众人下山回藏兵处休息。
第二天凌晨,天刚亮之时。
黄忠和韦卫轻松夺取北门,随后,张绣率西凉铁骑杀入城内,城内的乌桓人还没反应过来,便被杀得干干净净。偶尔有几人逃到城外,也被堵在城外的汉军射成刺猬。
……
轻松夺取了白狼城之后,王通派人给卢龙塞的高览传讯,让高览尽快带后续大军赶来。
随后,也不等高览的后军,便又带着一万五千多人马,急奔乌桓人的王庭……柳城。
战斗没有任何悬念。
防备松懈的柳城被一举攻破,蹋顿在逃跑途中遭到张辽拦截,被张辽一刀砍于马下。
这一战,杀敌五千余人,俘虏两万。
后续高览率大军赶到,对蹋顿部落进行围剿,杀万余人,俘六万余人。王通这一次没有杀俘,而是仿效曹操的做法,将这些已经基本完成汉化的乌桓人,分散成很多股,迁入幽州和冀州的河间郡和渤海郡,让他们与当地汉人进行融合。
随后,王通又在俘虏中找出前首领丘力居的堂兄丘比特,令丘比特带着蹋顿的脑袋,前往劝降其余的难楼部、乌延部、苏仆延部。
三部乌延不敢反抗,在丘比特的劝说之下,全部投降王通,被王通分散迁入地广人稀的并州各郡县与汉人融合。
至此,北方草原再无乌桓。
……
在柳城休整一个多月之后,王通又决定出兵惩罚鲜卑。这一次,王通没有亲自出征。
而是自己坐镇高柳城,再分兵两路:
其一,以张辽为主帅,高览和张绣为副将,徐庶为军师,率军三万扫荡素利的东部鲜卑。
其二,以赵云为主帅,黄忠和韦卫为副将,庞统为军师,率军三万扫荡柯比能的中部鲜卑。
历时两个多月,素利和柯比能尽皆授首,杀鲜卑十余万,俘虏四十余万。这四十余万鲜卑俘虏,没有得到乌桓人的待遇,而是被分开成很多小股,用于开矿、修路、挖渠,充当免费的劳力。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历史上以食人为乐的鲜卑中的“段部落”,被全部挑出来杀得一个不剩。
此战之后,中部和东部鲜卑势力大减,在弥加、柯苏的带领下,向王通俯首称臣。
……
历时近半年,王通终于解决了北方胡患。
在冬季到来之前,王通下令班师。
而此时,冀州的袁氏三子,因为没有王通的威胁,也打成了一锅粥,进入到了你死我活的决战阶段。
对于王通来说。
北患已除,再无后顾之虑。冀州纷乱,已是收网之机。放心大胆,“南向而争天下”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
(备注一:第三卷《飞龙在天》到此结束,接下来,敬请继续阅读第四卷《见龙在田》。山风木鱼三叩首:跪谢、跪谢、跪谢!)
(备注二:见龙在田是《易经·乾卦》中的“九二”爻辞。意指巨龙出现于广阔的田野上空,利于纵横施展。)
如图所示:
(附录图片:见龙在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