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察缺补漏,纵其放手一搏

“姓名?!”

“庞统。”

“性别?!”

“男。”

“家庭出身?!”

“啊……?”

“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选一个!”

“地主。”

“政治面貌?!”

“啊……?”

“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群众,反动派,坏分子,黑五类,选一个!”

“我……我我我选反动派。”

“婚姻状况?!”

“良好。”

“…………”

书房内,王通对庞统进行了极为严厉的审讯。

最后,拍着庞统的肩膀说道:

“要相信骠骑将军府,相信本将。我们从不会冤枉一个坏人,也从不会放过一个好人。

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真反省,好好表现,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一番审问,问得庞统一头雾水。

懵懵地问道:“我这是犯了何罪?”

“畏罪潜逃!”

王通道:“你15岁那年,偷看村里张寡妇洗澡,还顺走了她的内衣,之后就逃之夭夭,不知所踪。我派人到处找你,搜山捡海,掘地三尺,找了整整四年,始终找不到你。你老实交代,这些年你去了哪里?”

“这个……”

庞统还是一脸懵:“偷看张寡妇洗澡,是我年少不懂事。但那张寡妇的内衣却是诸葛亮偷的,不关我的事……”

“……”

过了很久,王通才又问道:“这几年去了哪里?”

“这……”

王通这一问,倒把庞统问明白了。

这厮贼眉鼠眼,东张西望。

一对小眼珠子骨碌碌乱转。

随后,便盯着王通,一本正经地说道:“将军休要取笑庞某。庞某想知道,将军为何将庞某抓来府中。”

“无他。”

王通也收起笑容,先是让庞统坐下,又亲自给庞统斟了一杯热茶。然后,才接着说道:“想让你在本将麾下出仕,如何?”

“求之不得。”

庞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随之又道:“不过,庞某有一事不明,还请将军解惑。”

“但说无妨。”王通道。

“多谢将军。”

庞统向王通拱了拱,又接着说道“数年前,那时庞某才15岁。有一天,忽然发现家中家丁有些不对劲,庞某便让人抓了审问,再顺藤摸瓜,查出来竟然是你黑冰阁的人。

并且,据被抓的人招供,他们虽然没有对我有加害之意,却是想要将我掳走。

庞某及家人尽皆愕然。没有人知道,我一个才15岁的孩子,又何时得罪过你王穿之!

而且,几乎是同一时间,与我庞家交好的诸葛亮一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并且,襄阳书院也发现有黑冰阁人员渗透。

恩师司马徽担心自身和学生们的安全,不得不隐姓埋名,带着我们去了荆南,在荆南的一处深山古刹中避世而居。

这一住就是三年。

三年后,出来游历,原本以为将军已经忘了庞某,没想到才刚游历到晋阳,便被将军拘押。庞某实不知何时何地得罪将军,还请将军解惑。”

原来是去了荆南,还是深山古刹。

难怪这几年黑冰阁一直查不到他们的行踪。在这个时代,本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随便找个村子,别人都很难找到,何况是荆南那种动不动就几百里没有人烟的深山。

而庞统出山之后,便来并州。

并且,还是趁着王通去晋阳书院时,跑去书院门口。至于跟王通的亲卫发生争执,以庞统之聪明,也必然是故意的。

故意与亲卫争执。

目的是为了引起王通的注意。

再回想一下庞统在书院门口说的那些话,几乎每一句看起来都是在跟亲卫争执,但每一句又都是说给王通听的。

其目的,一方面是想查看王通的为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创造机会,让自己获得王通的重视。

看来,这个庞统。

也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

“将军,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见王通愣神,庞统再次在旁提醒道。

“这事……还得从很久以前说起。”

王通的脸色突然变得异常凝重起来,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缅怀和悲伤,声音低沉地问道:“士元今年贵庚?”

“已满19岁。”

“这就对了。

王通一脸肃穆地说道:“很久以前,那时候我还在华雄帐下做小兵,在一次与羌人作战时,有一位李姓袍泽为我挡刀而死。

临死之前,他满身是血的躺在我怀里,对我说,他大约在距今20年前曾经在襄阳生活过一段时间,还说他……他邻居家的孩子名叫庞统,自幼聪慧异常,是个可造之才。求我将来要是发迹了,一定要好好对待那个孩子。

后来,我做了并州牧之后,想起李兄弟临死前的嘱托,便想将你带来并州,拜在我的岳父——海内大儒蔡邕门下,做我岳父的弟子。

让你跟着我岳父学些本事,也好将来重用于你。没想到,派去接你的黑冰阁会错了意,让你庞家产生了一些误会,实在是抱歉得很。”

“此话当真。”

王通的话,让庞统信了几分,这厮皱着眉头,一脸纠结,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孩子。

王通见状,又问道:“士元贤侄,不知令尊身高多少,长相如何?”

“身高七尺八寸,身躯伟岸,长相甚佳。”

“就是说……士元并不肖父?”

“是的。”

“你兄弟、从兄弟、从叔伯、祖父、外祖父、舅舅等人,身高如何,相貌又如何?”

“皆身材高大,相貌甚佳。”

“就你一人与众不同?”

“这……你那李姓兄弟长相如何?”

“五短身材,与士元倒是有几分相似。”

“……”

庞统愣愣的站着,手中的茶杯悄然滑落,咚的一声掉在地上,变成一堆碎片。

……

良久,良久,庞统才回过神来,

对王通施了一礼道:“原来,这都是一场误会。只不过,庞某虽无缘拜海内大儒蔡老为师,却有幸拜得智士司马徽为师。诗词歌赋虽不入流,运筹谋略却不输于人。”

“莫非夸口?”

“庞某从不夸口。”

“比之郭嘉贾诩如何?”

“当在仲伯之间。”

“如何证明?”

王通笑道:“郭嘉贾诩皆世间顶尖智士,若你真能证明你谋略不输郭嘉贾诩,我便为你增设一位军师,让你与荀攸、贾诩、郭嘉、徐庶同列。”

“这有何难?”

庞统道:“将军于冀州之谋,原本是想让袁氏三子内斗。讲的无外乎“急则相依,缓则相斗”。不过,这计谋尚有一些疏漏,乃至于,袁氏三子依旧对将军心存忌惮,不敢放手相搏。

庞某有一计,可以让袁氏三子很快就打起来。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将军稳住北疆,再快速夺取冀州和青州,南向而争天下。”

“说详细点。”

“好的。”

庞统道:“将军虽然没有进攻袁氏三子,甚至对其频频示好。但将军几十万大军雄据幽并,对袁氏三子依然威胁很大。

所以,要想让袁氏三子放手打起来,将军还得找一个对手去用兵。让袁氏三子觉得将军的主要兵力被别的对手缠着,无力进攻冀州。”

“你是说……乌桓、鲜卑和公孙度!”

王通瞬间明白了庞统的想法,忍不住赞道:“士元果然大才,堪为本将臂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