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取名

“想好叫什么名字了吗?”林玉环一边帮马小月整理被角,一边问道。

“正愁这事呢。”孙刚放弃了和鱼的斗争,随手擦了擦手上的水渍,把活计丢给马小巧,走进屋来。他的衣襟上沾着些许水渍,头发也有些凌乱。

“我说叫孙无敌,她非不同意。”他指了指马小月,眼中带着几分不服气,“孙无敌,多气派!”

马小月瞪他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嗔怪:“名字太大,压不住怎么办?咱们家就是普通人家,取个实在点的名字多好。”

“那你说叫啥?总不能叫狗剩吧?”孙刚挠了挠头,不服气地说。若不是此刻娃在怀中,马小月非得给他一巴掌不可。

“弟妹,你是大学生,见识广,帮着想个名字呗?”马小月转向林玉环,眼中带着期待。

林玉环连连摆手,有些为难:“这名字怕是得跟着到老了,我哪敢乱取。万一取不好,这孩子以后怪我可怎么办?”

“就你来取吧,我们对你有信心。”孙刚也帮腔,“你看这孩子,生下来就这么壮实,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林玉环看着小家伙的模样,沉吟片刻:“要不叫孙硕?从山从石,寓意坚毅。像这孩子,生下来就这么结实,以后一定能像山石一样坚强。”

“孙硕?”孙刚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名字不错,既不会太大,又有寓意。媳妇你觉得呢?”

马小月笑着点头,眼中闪着温柔的光:“挺好,听着就结实。”她低头看着怀中的孩子,轻声道:“以后你就叫孙硕了。”

孙刚伸手要摸孩子,却被马小月一把拍开:“手上全是鱼腥味!去洗干净了再来。”

“这就去洗。”孙刚讪讪地笑,转身往厨房走去,脚步轻快。

林玉环又坐了会,看着这温馨的一家三口,心里也不由得泛起一丝暖意。直到太阳西斜,她才依依不舍地告辞。

夜里顾建阳索要了两次,第二天早上林玉环睡得正香。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她脸上,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片阴影,小巧的下巴缩在被子里,像只偷懒的小猫。

顾建阳看着她熟睡的模样,心中涌起一阵怜爱。他忍不住在她额头上轻吻一下,才轻手轻脚地穿衣出门。

等林玉环醒来已是八点多,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她伸了个懒腰,随便煮了碗面疙瘩,配个荷包蛋填饱肚子,就背着包往市里赶。

春日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街道两旁的树木抽出了新芽,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林玉环先去商店买了些红枣和切糕,准备去拜访庄耀明。这段时间林教授对她照顾有加,不仅借书给她看,还经常借给她一些珍贵的磁带,她一直想找机会道谢。

与此同时,姜雨柔和钱凤结伴回校。春风拂过她们的发梢,带来远处操场上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听说期末成绩好的不光有奖学金,还可能毕业留校呢。”钱凤压低声音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姜雨柔眼睛一亮,脚步不由得顿了一下:“真的?这消息可靠吗?”

“我在学生会打听到的,那里的消息灵通着呢。”钱凤得意地说,语气中带着几分炫耀,“当初让你也进学生会,你不去。现在知道后悔了吧?”

话音未落,钱凤突然拉住姜雨柔的胳膊:“你看那是谁!”她指着不远处的人影,声音中带着几分惊讶。

姜雨柔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林玉环拎着东西进了教职工军属宿舍,正是林教授家的方向。阳光下,林玉环的身影显得格外刺眼。

“呸,抢先讨好老师,真不要脸。”钱凤啐道,脸上露出厌恶的表情。

姜雨柔盯着林玉环的背影,眼神渐渐冷了下来。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书包带,指节泛白。

林玉环来到庄耀明家门前,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衣襟,这才抬手敲响了门。

开门的是位和蔼的老太太,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正是林教授的夫人钱巧芳。

“您好,我是林玉环,来看望林老师。”林玉环露出温和的笑容,双手递上准备好的礼物。

钱巧芳连连推辞,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哪能让学生破费。你们能好好学习,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回报了。”

“师母,就是些红枣,给老师补补身子。”林玉环坚持道,“这段时间老师忙着翻译工作,一定很辛苦。”

“你们成绩好才是老师最好的补品。”钱巧芳说着,目光中流露出赞许。

钱巧芳没有接林玉环想还给教授的原文书,反而说:你老师在书房,你进去吧。”

林玉环犹豫了片刻才轻轻叩门。

“请进。”温和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推开门,林玉环看到庄耀明正伏案工作,桌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教材资料,有些已经泛黄破损。阳光在他花白的鬓角投下淡淡的光晕,为他增添了几分岁月的沧桑。

“老师。”林玉环轻声唤道,“这本书我看完了,特意给您送来。”

庄耀明抬起头,接过书时眉头微蹙:“速度真快啊看完了?”

“是的。”林玉环微笑着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笔记本,“我做了详细笔记,每个生词都查过了,还整理了重点语法。”

庄耀明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的笔记工整清晰,重点处用红笔标注,还画了不少思维导图。他的目光在笔记上停留许久,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做得很好,看得出你下了功夫。”他赞许地点点头,“这些注解很有见地。”

林玉环的视线不经意间扫过书桌,那些堆积如山的教材资料吸引了她的注意。有些教材已经破损不堪,边角泛黄,显然是经过多年使用。她的心微微一颤,想起那些动荡的岁月,多少珍贵的书籍付之一炬,多少知识被肆意践踏。

“老师,”她轻声问道,“这些是要编写新教材吗?”

庄耀明放下手中的笔记本,目光变得深邃:“是啊,现在形势不同了。高考恢复后,教育重回正轨,但百废待兴。我们需要新的教材,需要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手指轻抚过那些破旧的教材:“这些都是过去的教材,有些已经不合时宜,有些甚至面目全非。我们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您说得对。”林玉环若有所思,“我觉得新教材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现在很多学生虽然背了大量单词和语法,但开口说英语却像个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