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拿银子砸
第二十四章 拿银子砸
虞轻眉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我又没见过你,好端端的,你为何要如此敌视我?
虞轻眉可不是无端揣测米茹的想法。
作为习武之人,她对气机的感受,还是非常准的。
“如此甚好!李兄弟做事爽快,顺我虞某的性子!哈哈哈,改日有空,来我府上坐坐,虞某一定要和李兄弟畅饮几杯!”
虞振南的话,昭示着他与李云帆的合作已经谈成。
虞轻眉也收回了打量的目光,随父亲起身离开。
……
“父亲,你真打算做这菌油的生意吗?”
回去的路上,虞轻眉忍不住问道。
在虞轻眉看来,李云帆这个小作坊,完全没有合作的价值。
就算全力开工,一天能做多少菌油呢?
虞振南的商业版图遍及陕蜀湘滇,如此大的商业网,几百斤的菌油扔进去,还不够折腾的。
买个一二百斤,够自己吃就行了呗。
虞振南笑了笑:“别小看这李云帆。方才和他聊了一会儿,此子想法清奇,妙语连珠!很多我看不明白的东西,他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与他打交道,应该不会吃亏!再说这菌油,做起来并不复杂。只要材料够,多雇几个人,一天产个几百斤是没问题的。到时候摊子铺开,这钱来的,比跑镖容易!”
“真的吗?”
虞轻眉有点不相信。
“爹还能骗你不成?对了,你不是一直嚷嚷着要帮爹分担点家里的生意吗?那就从现在开始吧。日后这菌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什么?”
虞轻眉顿时愣住了。
她之前确实有和父亲提过,要帮父亲分担点义务。
可她想的是跟父亲出去跑镖,快意江湖!
可没想过要做这种繁杂的琐事。
虞轻眉当场提出拒绝,可不知为何,向来对女儿有求必应的虞振南,这次竟然态度非常坚决。
“你可以慢慢做,但不能不做。毕竟爹不能一辈子护着你,你该尝试着独自打理一些事了。”
“当然了,我会让王伯帮你的。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问他。”
这事儿算是拍板了。
想想自己只不过无意间买了瓶菌油,竟给自己招来这么大的麻烦。
虞轻眉顿时开始后悔:早知道当初,就不那么好奇了。
……
“相公,我不是在做梦吧?”
看着手里那块二十两重的纹银,还有纹银上一枚小小的牙印,米茹仍然有种难以相信的感觉。
尽管前些日子李云帆已经带回一次“巨款”了,而且数目不比手上的这枚纹银少。
但米茹偏偏喜欢眼前的这一枚银锭。
因为之前李云帆领的赏银,与米茹的关系不大。
不管是制作猎熊的工具,还是猎杀黑熊,米茹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参与感。
所以当李云帆把钱带回来交给米茹的时候,她只有一种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管账的而已。
但是这笔钱就不一样了!
从收购蕈子,到晚上分拣挑选,再到熬制菌油……
所有的过程,都是她亲力亲为。
因此眼看这做好的菌油卖出去换成钱了,她的成就感瞬间爆棚。
动力十足、干劲十足。
她恨不得现在再去生火架锅,熬他个三天三夜。
李云帆也给予米茹最大的肯定。
他冲着米茹笑道:“我就说茹娘是最能干的持家能手。现在看谁还敢说茹娘败家?谁要敢再说这种屁话,你就将这银子砸到他脸上!”
茹娘想想那个画面就激动。
但激动之后,又小声道:“还是换成铜钱砸吧,银子砸太浪费了。”
“咳咳……”
李云帆一口水呛到了鼻子里。
茹娘连忙过来帮李云帆顺气。
小丫头这突如其来的幽默感,真是让人猝不及防啊。
兴奋了一会儿,茹娘又掏出她那个记账的小本勾勾画画起来。
算了许久,茹娘又一脸兴奋的和李云帆分享家里的收支。
前段时间卖猴头菌,再加上县里的赏银与卖熊的钱,一共存了三十二两。
之后买材料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花销,用出去三贯六百多文。
而这次菌油卖了两百斤,进账二十两。
最后结余还剩四十八两九千四百文。
将近五十两白银了!
这笔财富放眼整个大晟朝,都可以称得上是小康之家了。
“现在剩的蕈子和茶油,还能再做一百多斤菌油。相公,咱们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说到这里,米茹眼眶又红了。
想想之前自己沦为官奴,那颠沛流离提心吊胆的日子,再想想现在。
真的悲喜两重天啊!
李云帆帮米茹擦掉泪珠,然后刮了刮她的鼻子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以后要让你的日子过的,比蜜还甜!”
米茹抱住了李云帆,埋首在他怀中。
有句话她没有说出口。
相公这么宠着茹娘,茹娘已经觉得日子比蜜还甜了。
……
虞振南给的二十两银子只是定金。
后续的菌油制作还得跟上。
因此这原材料需要继续收。
村民们仍旧会把每日采来的蕈子送上门。
但李云帆已经放出话了。
接下来收蕈子的时候,米茹会检查“良品率”。
那些采了许多杂碎,以次充好的,以前可以装作看不见。
但现在米茹会直接拒收。
任凭对方如何说好话,米茹都不为所动。
想赚钱,就别玩心眼儿。
反正我给的价格,对得起你的付出。
渐渐地,李家庄的人,但凡指望卖蕈子赚钱的,对米茹也都产生了几分敬畏。
这种敬畏就类似于后世员工对老板的态度。
不过李家庄毕竟就那么点人。
每天能够采到的蕈子数量有限。
之前收购的存货,只两天就用完了。
眼看着原材料供应不上,米茹也有些着急。
李云帆安慰米茹道:“李家庄的不够收,就去别的地方收呗。这有什么好急的?明日我去镇上一趟。”
翌日李云帆又叫上李功来和阿力,三人结伴去镇上收蕈子了。
本以为只要价格合适,这蕈子不难收。
可是……当李云帆跑了几个商铺,找了几个货商后,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所有的货商刚开始态度都挺好。
但到最后要交易的时候,他们会打听李云帆三人是打哪儿来。
一听说李云帆几人是李家庄的,这些货商瞬间就变了脸色。
“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