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活该!
沈老三兄弟两听了县令对牛二等人的处罚,心里头那叫一个高兴。
他们对周县的地牢也是有所耳闻的,这牛二等人先是被打了二十杖又被关到了地牢之中,能不能活着出来,那可就不一定了!
他们也是看出来了,县令跟那刘地主,也是不太对付的!
不过,他们并未将这话说出口,来年跟那刘地主争田地的时候,心中便有了一半胜算。
牛二被官差拉下去,还在不停的指着县令跟沈老三兄弟两叫骂:“你们,官民勾结,我不服!我不服!”
他指着三人狠狠地叫骂道,若是说这沈家人跟县令没点关系,他不信!
以前,他们也经常收村民保护费,也有不服气的村民将事情捅破,告到县衙之中,可县令压根懒得管这种事儿,别说将他们关押到地牢之中了,次次他们刚被带到县衙之中,不出片刻便被刘地主的人给赎走。
这么多年,地主跟这周县的县衙相安无事,如今,县令居然会为了沈家,将他们全部关入地牢之中。
说他们之间,没有勾结,那是不可能的!
县令听了他这话,冷哼一声,又往下丢了个签子。
“此子辱骂朝廷命官,再加十杖!”
牛二听了这话,也不敢再过多叫骂,生怕再多说一个字,县令能直接将他给处死。
不过是到地牢之中待上几日,说不定地主的人,明日便来捞他们了。
沈家兄弟二人瞧见这一幕,差点当堂大笑。
该!
他们听着牛二的哀嚎声,心中那叫一个解气!
县衙的院子内,叫嚷声此起彼伏,方才下了十杖,牛二便受不住,疼晕了过去,负责行刑的官差见状,倒也没打算就此作罢。
他们用带着盐粒子的水,专往牛二伤口上泼,顿时,牛二又被疼醒了。
一来二去,折腾了好多次,三十杖总算是打完了。
牛二哪里还有接着叫嚣的力气,宛如死狗一般,被县衙的官差抬走了,押入地牢之中。
沈老三亲眼在外头盯着官差用刑完,这才由县令身旁的太爷引着,到后头拜见县令。
“县令大人,今日真是太感谢了。”
“若不是您明察秋毫,我沈家还不知要在玉泉村受多少欺负!”
他是真心实意的感激县令能够为他们这等农民做主。
县令听了这话,摆了摆手笑呵呵的道:“嗨,莫要将此事记挂在心上,我身为县令爷,为百姓们讨回公道,是我应当做的。”
“何况,我十分敬佩你们这些从战场回来的英雄,若不是我当年身体差,也跟着到战场上开疆扩土了!”
沈老三闻言,也是笑着说道:“即便不是开疆扩土,您只是换了个方式,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这话,将县令哄得十分高兴。
他开怀大笑道:“哈哈哈!这话说的,我甚是心悦啊,日后,你定要多来我府上走动,咱们也好切磋两招!”
沈老三跟县令又寒暄了会儿,这才晓得,县令年轻时候是个武将。
他是在战场上受过伤,这才被迫转为文官,以这种方式,护佑一方百姓。
不由得,他对这县令也升起了一丝尊敬。
在他内心之中,这样的官员,才是好官,值得百姓们爱戴!
“听侍卫说,我家闺女去了你们玉泉村,晚些时候,你可得给我送回来啊!”
两人寒暄一会儿,县令忽然想到了什么,见沈家兄弟要走,连忙笑着嘱咐道。
这沈家人瞧着十分实诚,不像是会卖弄心机的人,女儿跟沈家女眷们多多接触,若是能够学些手艺,那再好不过!
故此,他也不会阻拦。
沈老三听了这话,连忙拍着胸脯保证道:“您放心,晚些时候,我定将亲自护送县令千金回府,保证全须全尾的送回来!”
说罢,便带着四弟离开了。
两人步子飞快的回到了沈家。
沈老太瞧见两儿子回来,立刻迎了出来。
“咋样?牛二等人的结果如何?”
她先是看了看两个儿子有没有受伤,又询问道心中最关心的问题。
【瞧着爹爹跟四伯这表情,定是有好事哇!】
珞宝被沈氏抱在怀里,也跟着沈老太迎了出来。
她瞧着此刻沈老三兄弟俩眉梢带喜,便晓得牛二的下场,一定很惨。
“娘,哥哥们嫂子们,我跟四弟将牛二等人送入县衙之中,县令爷秉公办案,最终,将那牛二等人打了二十杖还关入了地牢之中。”
“那牛二辱骂朝廷命官,又加了十杖,一共打了三十杖。”
沈老三瞧着众人好奇的眼神,连忙将县衙之中,发生的对牛二等人的审判,一丝不落的说了出来。
“我嘞个乖乖,县令爷威武啊,这三十杖,是奔着把人打死去的吧?”沈二伯母听了三弟的话,先是感慨一番,又听到三十大板。
不过,她并未心疼牛二等人,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该!”
“该打!”
“县令爷真是个好官啊,好人会有好报的!”沈老太听了这话,直接喜极而泣。
【奶不哭哇!】
【县令爷威武!】
珞宝瞧见自家奶说着说着,就哭了出来,十分不解。
沈老太闻言,擦了擦眼泪,脸上带着笑容。
沈老三瞧见县令千金也在,连忙感谢道:“这还得多谢县令家的小姐让贴身侍卫跟着我一同去了衙门。”说着,他对县令千金行了个礼。
县令千金闻言,连忙摆摆手不敢居功:“沈三哥这话严重了,若是没有我的侍卫,我家爹爹也会秉公办理的,牛二的下场,是他应得的!”
“我爹爹生平最记恨的便是这种小人!”
她将功劳全部揽到了县令爷身上。
"二嫂,我们路过肉摊子,买了些肉回来,这些肉便麻烦您了。"沈老四笑着走进灶屋,将上好的五花肉交给厨房之中忙碌的二嫂,便端着茶水走了出去。
沈二伯母瞧着上好的五花肉的那一刻,便想好了做法。
她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短短几个月,靠着小珞宝心中的想法,还是书院之中学子们提的意见,她们沈家已经赚了几十两银子。
这些银子虽说不够家里盖大房子的,可想吃肉的时候,能解馋却是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