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熬下去,可没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
“周家三十万大军,被张天泽的诡计诱骗至桂山,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
“外祖父和两位舅舅拼死杀出重围,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却被张天泽派人活捉。”
“他们被残忍屠杀,尸体被高高挂在城门之外,还被诬陷为大京国的叛臣。”
“百姓们不明真相,纷纷唾弃辱骂。”
说到此处,张承佑紧咬下唇,双手紧紧握拳,手背上青筋暴起,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周家覆灭之后,昭贵妃那个恶毒的女人,带着一群爪牙来到冷宫。”
“她让人将我关进一个铁笼之中,用我来逼迫母后下跪。”
“母后宁死不屈,她就想尽办法折磨我。”
“为了不让母后再受屈辱,儿臣……儿臣只能自尽于铁笼之中。”
张承佑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无尽的痛苦与绝望,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冰冷的地面上。
“临死之际,昭贵妃还不肯放过我,竟然命令黑犬将我的尸体啃食殆尽……”
“母后更是凄惨,她被昭贵妃千刀万剐,受尽了世间最残酷的折磨,最后只留下了一颗孤零零的头颅……”
张承佑泣不成声,肩膀微微颤抖,无尽的愤怒与怨恨在他心中交织翻涌,仿佛要将他整个人吞噬。
他垂着头,不敢去看张景瑞那震惊得无以复加的神色,只是沉浸在自己痛苦的回忆之中。
张承佑永远也无法忘记,当他化为一缕冤魂,飘荡在冷宫之中,亲眼看着母后被昭贵妃残忍残害致死的那一刻。
心中涌起的那股浓烈到近乎实质的怨念,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燃烧殆尽。
他也无法忘记张景瑞急匆匆赶到冷宫时,看到母后那颗头颅,发出的那声悲恸欲绝的哭声。
那哭声,在寂静的冷宫中回荡,久久不散。
张景瑞抱着那颗头颅,在漫天飞雪中枯坐了一夜。
一夜之间,他的墨发竟变得雪白如霜,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几十岁。
他更无法忘记,当父亲张景瑞颤抖着声音说他是自己儿子时,他心中那股怨念竟奇迹般地消散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抹久违的欣喜。
就在张承佑沉浸在悲伤的回忆中无法自拔时,一双宽厚、沉稳且有力的大手轻轻落在了他的肩上。
这双手仿佛带着神奇的魔力,驱散了他周身萦绕的悲伤与绝望,让他的内心微微安定了些许。
“承儿,父王知道了。”
“你放心,父王绝不会离开京城,定会守在你母后身边,护她周全。”
张承佑缓缓抬起双眸,对上张景瑞此刻深邃而又满是疼惜的目光,他心中的忐忑与惊惶,在这一刻,渐渐被安心所取代。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明日便是你的祭祀大典,也是你出城的最佳时机。”
“你好好准备一番,万事务必小心谨慎。”
张承佑又一次点了点头。
张景瑞转身缓缓推开门,刺骨的寒风裹挟着鹅毛大雪汹涌而入,瞬间将他笼罩。
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他的肩头、发梢,很快便积起了一层薄霜。
他的衣袍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恰似他此刻被惊涛骇浪冲击着的内心,久久难以平复。
他每一步都踏得深沉而缓慢,留下一串清晰而又孤独的脚印。
有那么一瞬,他竟觉得承儿口中那个恐怖的梦境是如此真实,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
这些日子,婉儿的变化他也看在眼里,她的一举一动都与往常不同,难道她真的也做了与承儿相同的梦?
他的身影在茫茫大雪中显得修长而又孤寂,然而脚步却异常沉稳,一步一步坚定地朝着前方走去。
似是在这混沌的局势中努力寻找着一丝清明。
——
德喜宫
漆黑如墨的夜色里,狂风挟着雪花肆意飞舞,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掩埋。
德喜宫却被温暖所包裹,暖炉中炭火熊熊燃烧,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德妃刚送走张文清与张若玲兄妹,便回到条桌前,手持针线,专注地绣着一朵栩栩如生的梅花。
只是那颜色,如鲜血般刺目。
“娘娘,您说那只黑猫,真的是太子殿下的怨气招来的吗?”腊梅站在一旁,怯生生地问道,眼神中满是疑惑与好奇。
德妃嘴角浮起一抹冷笑,犹如腊月寒霜般冰冷。
“是怨气招它来的,却并非是太子的怨气。”
那声音低沉而阴冷,让人脊背发凉。
腊梅低下头,心中虽满是不解,却不敢再多问一句。
她偷偷抬眼,看向德妃手中那朵血红的梅花,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
德妃将绣好的梅花拿起,置于烛火旁映照。
微弱的烛光摇曳,映在红梅上,光影诡谲。
她嘴角的冷笑愈发冰冷。
“这些日子周明婉的变化,宫中上下都看在眼里。”
德妃放下梅花,缓缓开口,声音不疾不徐,却透着让人胆寒的犀利。
“往昔昭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圣眷正隆,在这宫中翻云覆雨,就连本宫都得避退三舍。”
“可自从皇后娘娘性情大变,昭贵妃便失势,从高高在上的贵妃之位跌落成如今的昭婕妤。”
“三皇子也几次在生死边缘徘徊,他那些恶行更是被群臣一一揭露弹劾,如今在宫中举步维艰。”
“众多皇子里,皇上最看重三皇子,有意立他于储君,可眼下局势,谈何容易”
德妃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冥冥之中,皇上想必已察觉这一切皆是周明婉所为。”
“周明婉竟敢对皇上最宠爱的儿子下手,皇上又岂会轻易放过她的亲骨肉?”
腊梅低着头,眼中震惊。
按德妃娘娘所言,这背后的主使竟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