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甘情愿地加入
夜色如墨,许伟与赵全等数位将领借着黯淡的月光悄然踏入拒北城。
刚一入城,众人皆被眼前的景象震住——长街两侧夜灯高悬,将整条街道映照得如同白昼。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闹声、食肆里碗筷碰撞的脆响交织成一片,竟比尧国白日最繁华的集市还要热闹三分。
百姓们身着浆洗得挺括的衣裳,妇人发髻上的银簪随着步伐轻晃,孩童手腕系着辟邪的红绳,面摊的炉灶上白汽蒸腾,伙计甩开臂膀将拉面抻得啪啪作响……这般景象,恍若梦境。
许伟忍不住攥紧刀柄。
在尧国,暮鼓响过三声后,街道便成了豺狼的猎场。
流民蜷缩在断壁残垣间瑟瑟发抖,稍有疏忽便会被人牙子套进麻袋,次日便出现在肉铺的砧板上。
他曾亲眼见过饿极的野犬撕咬路边的尸首,而巡城卫兵只是淡漠地绕行——那座死气沉沉的城池与眼前生机勃勃的拒北城,分明是阴阳两界的对照。
"诸位随我来。"
段江的声音将众人惊醒。穿过三条飘着酒香的长巷,铁甲碰撞声渐渐取代了市井喧哗。
军营库房外十步一岗,灯光将玄铁大门照得森然发亮。
段江从怀中取出一把黄铜钥匙,锁簧弹开的脆响响起。
"且稍候……"话音未落,堆积在门后的米袋突然如雪崩般倾泻。
圆肚麻袋顺着地面翻滚,有个袋子撞在门槛上,"嗤啦"裂开道口子,碎米如银瀑泻地。
巡逻的士兵却见怪不怪,两人一组抬起米袋就往库房里塞。
"使不得!"赵全一个箭步冲上前,却见塞回的麻袋被挤破更大的裂口,米粒簌簌落在他的战靴上。
这些在尧国堪比金沙的粮食,此刻竟像沙土般被随意处置。
许伟喉头发紧——他亲眼见过军营为半袋霉米械斗,最终三具尸体才平息那场争端。
"报、报告将军!"小兵终于着急起来,手指徒劳地堵着破口,"这袋实在塞不回去了……"
段江扫了眼满地白米:"登记一下,赠予许将军。"
副官立即捧出账簿,笔尖在"耗损"栏轻轻一点。
四个士兵抬着漏米的麻袋走来,沉甸甸的袋底还在不断漏出细白的米流,在地面上划出断续的银线。许伟怔怔接过——这两百斤新米在尧国足够买下城南带马厩的宅院,能换十个健仆、两房美妾,甚至能让边境哨所熬过整个寒冬。
秋天的夜风拍打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许伟、赵全、向真、曲劲松等几位将领围坐在跳动的篝火旁,橙红色的火光照亮了他们疲惫而坚毅的面容。
篝火中央的不锈钢锅里,白粥正咕咚咕咚冒着热泡,米香在干燥的空气中弥漫。
所有人都沉默着,只有柴火偶尔发出噼啪的爆裂声。火光映照下,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格外凝重。赵全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长剑的剑柄,这把跟随他征战多年的武器如今已布满缺口。
"拒北城不差粮食,"赵全终于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沙哑,"甚至还有剩余的,或许我们真的能留下来!"他说这话时,目光不自觉地瞥向放在营帐角落的那袋白米——整整两百斤,就这样被段江随手送给了他们。
许伟盯着跳动的火焰,思绪回到了之前的场景。段江那随意的态度让他震惊——即便是在大旱之前,作为一军统帅的他也不能如此随意处置库房里的粮食,更何况是精细的白米。
在如今这个连树皮都被啃光的年代,这袋米的价值足以让很多人为之拼命。
更令人震撼的是,段江竟能自作主张送出如此贵重的物资,不需要通过大将军凤双双的首肯。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拒北城的粮食储备之丰盛,远超他们的想象!
向真黝黑的面庞在火光下显得更加深沉。
"赵全说得对,"他缓缓开口,声音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留下来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曲劲松突然激动地站起来:"拒北城粮米充足,能养活我们五万士兵!还有五万百姓在外流浪,若是能接入拒北城"他的话没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分量。
在这个年代,能养活十万人的城池意味着什么。
许伟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的脸。
他看到了犹豫,看到了动摇,也看到了希望。这些曾经发誓要向尧国复仇的将士们,此刻却被一袋白米动摇了信念。
但许伟理解他们——饥饿是最残酷的拷问官,能摧毁最坚定的意志。
"诸位,"许伟突然站起身,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现在,拿起你们的武器,用全力攻击我!"
这个突兀的命令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向真皱起眉头:"将军,这"
"执行命令!"许伟的声音不容置疑。
营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篝火仍在燃烧。最终,只有赵全缓缓抽出他那把心爱的长剑。
剑身在火光下泛着寒光,剑刃上的每一道缺口都记录着无数场厮杀。
"得罪了,将军。"赵全话音未落,长剑已如闪电般劈向许伟的手臂。
"叮——"
一声清脆的金属断裂声回荡在营帐中。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赵全那把削铁如泥的宝剑竟然断成了两截,而许伟的臂甲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划痕。
"这不可能"赵全的声音颤抖着,他捧着断剑的手也在发抖。
这把剑是用上等精铁打造,曾斩断过无数敌人的兵器,如今却
许伟没有解释,只是示意赵全脱下铠甲放在一旁的木桩上。他抽出腰间的陌刀,刀身在火光下泛着幽蓝的光芒。
只见寒光一闪,木桩连同铠甲被整齐地劈成两半。
营帐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曲劲松不由自主地伸手触摸那被斩断的铠甲,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这种工艺,这种锋利度,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凤家军的装备,"许伟的声音打破了沉默,"领先尧国,不,领先整个华夏。"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震惊的脸,"这就是我留下来的真正原因。"
赵全仍处于震惊中,他抚摸着断剑的切口,喃喃自语:"原来如此凤家军就是靠着这样的军备,打败了三国联军"
许伟点点头:"我复盘过无数次那场战役。三国联军兵力是凤家军的十几倍,凤双双是如何反败为胜的?现在我明白了。"
他走向营帐门口,掀开帐帘。
"诸位,"许伟转身,声音坚定,"天下大旱,六国大战不可避免。跟着凤双双,我们不但能吃饱饭,还能拥有改变战局的武器。这不是投降,这是生存,更是复仇的机会!"
几位将领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单膝跪地:"属下愿誓死追随将军!"
许伟看着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起来吧,"他指向那锅已经熬好的白粥,"每人吃一碗,剩下的送到驻扎地。"
当将领们捧着热气腾腾的粥碗时,没有人说话,但每个人眼中都燃起了新的希望。这不仅仅是一碗粥,更是一个承诺——活下去的承诺,复仇的承诺。
翌日,晨曦初露,许伟麾下五万将士整齐列阵,在军需官的指引下逐一登记造册,正式归入凤家军麾下。名册落定,军旗高扬,这支队伍终于有了新的归属。
军需处前,士兵们依次领取崭新的军服与盔甲。铁甲冷硬,却让这些历经战乱的汉子们眼眶发热。
更令人动容的是,每人还分得一小袋沉甸甸的米粮。当糙米落入掌心时,不知是谁先哽咽出声,转眼间,呜咽声如潮水般蔓延开来。这些在沙场上刀剑加身都不曾退缩的男儿,此刻却捧着米袋泪流满面。
这是米啊!是能填饱肚子的救命粮!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口粮!
有人颤抖着将米袋贴在胸口,仿佛捧着稀世珍宝;有人跪倒在地,想起那些没能熬到今日的袍泽——若当初兄弟们不曾为挖地下水而殒命,此刻也该站在这里,穿着同样的盔甲,握着锋利的陌刀,怀里揣着活命的粮食。
悲怆与庆幸交织在心头,最终化作一个无声的誓言:这些米,他们定要省下来。待到那五万流离失所的百姓抵达拒北城,这些粮食就是希望。
暮色降临时,许伟与赵全踏入主帅营帐复命。凤双双端坐案前,烛火映着她沉静的面容。她接过许伟呈上的名册:五万士卒中,三万悍勇之士列作前锋,一万五千弓箭手,余下五千人则是灵活机动的后备军。最令她满意的是,这些士兵皆历经战阵,令行禁止,严明的纪律已刻进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