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喜极而泣
裴知春非常自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一点和裴南洲很像。
如果当年裴知春并未离开京城,很可能是因为放不下裴南洲,想在离裴南洲最近的地方看着他。
“世子问了我这么多我女儿的事,能否告知我沈姑娘的身份?”小梁氏期待地看着裴东洲。
裴东洲当下也不再隐瞒,把沈书意和裴南洲身份对调的事说了。
小梁氏听后,双眼一亮:“也就是说,沈姑娘有可能是我的女儿?”
“这……我也不确定。只我姑母行事极端,若当年孩子真病重了,真可能把孩子送到府上。至于夫人的孩子是不是被姑母拐走,我也只是猜测。毕竟孩子病了,姑母也未必非得带走夫人的孩子。”裴东洲越说越觉得离谱。
小梁氏的心慢慢坠落:“是啊,即便裴知春的孩子病重了,也未必非得拐走我的欢儿,她这么做图什么呢?”
若只是为了给孩子治病,裴知春完全可以直接把孩子送到李府了事。
“还有一种可能,姑母可能是担心把孩子送到贵府,夫人却不尽力医治。为了夫人能够尽全力医治孩子,便把夫人的孩子拐走,如此夫人想起自己亲生女儿下落不明,会把对女儿的思念转移到这个不明来历的孩子身上。”裴东洲这么说着,怀疑就是这个原因,姑母才拐走了小梁氏的女儿。
小梁氏沉默了。
扪心自问,如果女儿当年没有弄丢,她也会倾尽全力救活那孩子,但未必会把那孩子当成自己亲生的来抚养,也可能会让那孩子在府上当个丫鬟,不一定会收养她。
“裴知春心计深,想得长远,她也知道人性如此,才把我女儿拐走。所以那沈姑娘,定就是我的孩子,没错了!”小梁氏激动得就要去找沈书意认亲。
裴东洲当然也希望他们的猜测是对的,但这件事并没有任何证据,裴知春又去世多年,如果冒冒然去找表妹,最后却是他们想岔了,这反而不美。
还不如等事情查清楚后,再来告诉表妹此事。
他当下便拦住了小梁氏:“夫人,事情还未查清,不如这件事暂且搁置。若当年姑母并未离开京城,或许会有人见过姑母。我先派人查找当年是否还有人知晓此事,若有发现定第一时间向夫人禀明。”
小梁氏知道裴东洲的话在理,她强按下内心的激动,哑声道:“世子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只管开口,我也迫切想要知道沈姑娘是不是我女儿。”
若沈书意是裴知春的亲生女儿,那很显然,和她丢失的女儿根本对不上。
现如此,沈姑娘和女儿起码在年龄上是对得上的。
裴东洲一时也没有了心思宴饮,他去到沈书意跟前低声说道:“我突然有急事要办,就不陪表妹了。”
沈书意一早就发现裴东洲没跟过来,见他有事要忙,当然不会阻拦他。
她看一眼他穿着的新衣:“世子表哥忙自个儿的,无需理会我。”
裴东洲也低头看一眼自己穿的新衣,哑然失笑:“这件新衣我很喜欢。还有,我觉得表妹本就该属于我!”
沈书意感觉裴东洲的精神状态有点变化,之前还是一副要死的样子,现在好像活过来了?
她不明所以,就见裴东洲快步走远。
那走路的姿势,好像有点风骚啊。
老夫人和张氏都看到了裴东洲的变化,她们都看向沈书意,像是在问她裴世子怎么了。
沈书意自己也不清楚,不能为两位长辈解惑。
不多时,小梁氏来到了她们这一桌,并且眼神不错地看着沈书意。
沈书意被小梁氏看得有些不自在,她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为何小梁氏要用这么慈爱的眼神看着她。
不只是沈书意发现小梁氏看自己的眼神不对,张氏和老夫人也看出了不对劲。
更奇怪的是,小梁氏来到这一桌后居然就坐着不走了。
小梁氏还拉着沈书意的手,很亲热的样子。
小梁氏只是和沈书意说了几句话,愈发觉得这姑娘合她眼缘。她拉着小姑娘的手,只觉女儿长大后就应该像沈姑娘这般花容月貌,软绵可爱。
是了,女儿的手是有特征的,当时她记得还和夫君说过,女儿的手和她一样,十个都是箩。
思及此,她激动地抓着沈书意的手问道:“我能看看姑娘有几个箩吗?”
这时她又有些害怕了,如果沈姑娘没有十个箩,那不就说明这孩子不是她的女儿?
结果一旁的老夫人听后笑道:“这我知道,我们家意姐儿十指都是箩。”
小梁氏双眼一亮:“当真?!”
一旁的张氏和老夫人都看到了小梁氏失态的样子,不明白意姐儿十箩,小梁氏为什么要这么兴奋。
这是兴奋吧?眼神这么亮,好像意姐儿十箩是什么天大的喜事。
沈书意倒是没注意这件小事,不过她在现代的时候就是十箩,这还是上学时,同学爱看手相,帮她看过手相后,说她是什么大富大贵的手相。
这时小梁氏已抓住她的手指研究了起来。
小梁氏看得格外的认真,待看清她确实十指全箩时,小梁氏眼里有泪光闪动:“我,我也有十箩,我与姑娘好有缘份……”
沈书意觉得小梁氏像是喜极而泣。
她不懂要怎么应对这样的情况,一时有点懵,下意识看向张氏和老夫人。
张氏和老夫人也都看出了小梁氏的异样,只她们也不好说什么。
意姐儿手上有十箩,这确实是不太寻常,但也不至于让小梁氏喜极而泣吧?而小梁氏说自己也有十箩,这是不是在影射什么?
小梁氏也知道自己失态了,但她觉得,书意就是自己的女儿。一点是巧合,哪能每一个都是这样的巧合?
这孩子这么像她,又和她一样有十个箩,她的年龄和女儿也对得上。最要紧的是,她和自己、和姐姐这样有缘。
或许是老天爷见她可怜,才把这孩子送回她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