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夜行云岭,暗影随行
山风卷着松针味灌进车厢,他听见后面传来若有若无的马蹄声——比他们的枣红马轻半拍,像块黏在鞋底的泥。
"顾先生。"青鸟侧身挡住他的视线,右手虚按在腰间枪套上,"三里外的土坡后,有两匹马。
鞍子是军制的。"他喉结动了动,"苏小姐今早塞给我的润喉糖还在嘴里,甜得发苦。"
顾承砚望着车帘外渐沉的暮色。
车夫的旱烟味混着马粪气息涌进来,他忽然笑了:"他们要是真想藏,不会让马蹄声踩在咱们车辙上。"他摸出林芷兰的铜火柴盒,在掌心敲了敲,"老九暴毙的电报该到苏小姐那儿了,敌人急着要咱们慌。"
青鸟的手指在枪套皮扣上摩挲——那是苏若雪连夜绣的并蒂莲,针脚还带着体温。
他压低声音:"要不绕山后小路?"
"绕了,他们反而知道咱们怕。"顾承砚把火柴盒塞进内袋,"让车夫继续往村东头赶,过了那棵歪脖子老槐,你假装系马肚带,把怀表丢在路边。"他目光扫过青鸟疑惑的脸,"怀表后盖刻着顾家暗纹,他们捡了,才信咱们真入局。"
马车在暮色里颠簸。
顾承砚数着车轴的吱呀声,第七声时,后面的马蹄声突然加快,又在转过山弯后隐去。
他摸了摸内袋里硬邦邦的电报——半小时前苏若雪发来的,字压得极密:"老九殁于氰化钾,巡捕房验尸官说毒药混在牢饭里。"
"停车!"车夫突然甩响马鞭。
枣红马前蹄扬起,车帘被山风掀开一角,顾承砚看见前方山坳里的老茶棚,棚顶的茅草被风卷得乱飞。
棚子后墙有块松砖——林芷兰旧部说的线索,此刻在暮色里泛着青灰。
"客官,前面路断了。"车夫跳下车,指着茶棚旁的溪涧,"山洪冲垮了木桥,得绕到镇西头的石板桥。"他弯腰捡马粪时,顾承砚瞥见他鞋底——梅花状的泥印,和东京特高课发的胶鞋纹路分毫不差。
"绕。"顾承砚应得爽快,余光看见青鸟的喉结动了动。
两人跟着车夫往镇西头走时,他低声道:"茶棚后墙的砖,明早再挖。"
云岭镇的夜来得极快。
顾承砚和青鸟住进镇尾的"福来客栈"时,窗纸已被风拍得哗哗响。
他推开吱呀的木窗,看见楼下街角有个戴毡帽的人,正对着客栈方向摸了摸耳朵——那是特高课接头的暗号。
"顾先生,灶上煮了姜茶。"老板娘端着粗陶碗进来,袖口沾着灶灰,"看你们赶山路,喝口热乎的。"她转身时,顾承砚瞥见她后颈的朱砂痣——和林芷兰在东京染坊的学徒阿秀一模一样。
"阿秀姐。"他突然开口。
老板娘的手一抖,姜茶泼在青布围裙上。
她抬头时,眼里的警惕碎成水光:"您...您怎么知道?"
"芷兰小姐在染坊救过被打的学徒。"顾承砚摸出铜火柴盒,"她总说,能把靛蓝染得透的手,不该沾血。"
阿秀的眼泪砸在围裙上,洇开一片深色。
她扯下门闩,从床底摸出个油纸包:"三年前芷兰小姐来云岭,说要找江南织造局的老仓库。
她走那天,塞给我这个——"她展开油纸,里面是半张染着茶渍的地图,"她说'窑中砖,记兵械',可这图上标的,是当年织造局藏丝绸的地窖。"
顾承砚的指尖划过地图上的红圈。
那是云岭村后半山腰的位置,旁边用小楷写着"癸未年夏,十万匹杭绸封于此"。
他想起老九在审讯室里咳着血说的话:"窑中砖,记兵械",突然明白——林芷兰找到的,根本不是兵械,是被藏了百年的丝绸织造秘本。
"叮铃——"楼下传来铃铛响。
青鸟推门进来,脸上沾着草屑:"镇外十里的山坳里有火光。"他压低声音,"我数了,七堆,围成半圆。"
顾承砚把地图塞进怀里。
窗外的风卷着松涛声灌进来,他望着阿秀颤抖的手,突然笑了:"阿秀姐,明早帮我备两斤糯米。"他转向青鸟,"今晚你守前院,我守后窗。"
青鸟摸出勃朗宁,枪套上的并蒂莲在月光下泛着柔光。他走到门口又回头:"顾先生,苏小姐的电报最后一句是'小心茶'。"
顾承砚端起桌上的姜茶。
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他望着杯底沉着的细沙——那是碾碎的曼陀罗籽。
山风掀起窗纸,他听见后山传来狼嚎,混着若有若无的铁锹声,像有人在挖什么东西,正等着黎明。
山风卷着松针簌簌敲窗时,青鸟的指节正抵在窗框裂缝上。
他盯着镇外山坳里那七簇跳动的火光,喉结随着火光明灭上下滚动——七堆篝火,半圆围合,正是特高课"瓮中捉鳖"的暗号。
"顾先生。"他退后半步,勃朗宁的枪管在掌心沁出薄汗,"山坳的火是诱敌阵。
东头溪涧的断桥、车夫的胶鞋印、老板娘的曼陀罗茶,全是为了把咱们往云岭村赶。"他摸出怀表,后盖的顾家暗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是顾承砚让他丢在路边的饵,此刻竟真的被人送回客栈,表链系着半截带血的布片,"他们想让咱们以为入局,其实早挖好了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顾承砚正用铜火柴盒拨弄茶盏里的曼陀罗籽。
细沙般的褐色颗粒在青瓷底滚动,像极了老九咽气前咳在审讯室地板上的血沫。
他突然笑出声,指节叩了叩地图上的红圈:"他们怕的不是咱们入局,是怕咱们找到窑里的东西。"他推了推滑下鼻梁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淬了火的钢,"改道河谷?
那是让他们知道咱们认怂。
偏要走村口,偏要让他们看见咱们大摇大摆进云岭村。"
青鸟的拇指蹭过枪套上苏若雪绣的并蒂莲。
那针脚是温的,可此刻他后颈发凉:"顾先生,您这是..."
"他们要咱们慌,咱们偏要稳。"顾承砚扯下青布长褂套在身上,又往肩头搭了条靛蓝布巾——这是苏若雪今早塞进行李的,说像极了苏州绸缎庄的跑街伙计,"明早卯时,你扮成挑夫,我扮成收布的老板。
咱们的车辙印早被他们记熟了,换副行头,倒像临时起意的散商。"他从怀里摸出张泛黄的采购单,墨迹还带着浆糊味,"苏小姐让账房连夜仿的同和布庄单据,连折痕都照着老账本压的。"
云岭村的晨雾裹着露水漫进来时,顾承砚正弯腰拍去裤脚的泥。
村口两棵老槐树下,四个戴狗皮帽的汉子端着汉阳造,枪托上的红布补丁在雾里像团凝固的血。
"哪来的?"为首的汉子用枪管戳了戳青鸟肩头的货担,霉味混着枪油味扑进顾承砚鼻腔。
他注意到对方裤脚沾着新鲜的红土——和村后半山腰的砖窑土色分毫不差。
"苏州同和布庄的。"顾承砚用吴侬软语应着,指尖轻轻敲了敲采购单,"听说云岭村的土布染得透,来收个千把匹。"他从怀里摸出块大洋,在掌心颠了颠,"几位兄弟要是方便,给指个能说上话的东家?"
汉子的目光在大洋上顿了顿,突然抄起采购单凑到眼前。
顾承砚看着他喉结动了动——那是不识字的人才有的习惯。"同和布庄?"汉子把单子往怀里一塞,"跟我走。"他转身时,顾承砚瞥见他后腰别着的木牌——朱砂画的虎头,和林芷兰旧部说的"山狼会"暗号一模一样。
进村的石板路被晨露浸得发亮。
顾承砚数着脚边的断墙:第三户的门墩偏了三寸,第七间的屋檐多了道梁,第十二座废墟的碎砖摆成北斗状——这些布局像根细针扎进他太阳穴。
他想起阿秀给的地图,红圈旁用小楷写着"癸未年夏,十万匹杭绸封于此",而癸未年正是江南织造局被大火焚毁的年份。
"顾老板看什么呢?"汉子突然回头。
顾承砚指着路边歪倒的碾盘:"这石头磨得光,染布浆纱最合用。"他弯腰摸了把碾盘下的土,指尖沾着细滑的瓷粉——是烧窑时漏的釉料。
青鸟突然蹲下身,装作系草鞋绳。
他的指尖触到块焦黑的碎布,绣着半朵并蒂莲,"兰"字的草字头还沾着暗红。
顾承砚接过时,指腹被布片边缘的毛刺扎得生疼——这是用苏州双面绣的针法,只有林芷兰的绣娘团会在背面留半根金线。
他捏着布片的手微微发颤,抬眼时正看见青鸟冲他点了下头——那是"确认"的暗号。
"几位兄弟,这天要变。"顾承砚把布片塞进袖管,"我想先看看货仓。"他望着汉子紧绷的下颌线,"要是土布存得潮了,我可不敢收。"
汉子的瞳孔缩成针尖。他踢了踢脚边的碎石,突然扯着嗓子喊:"王二!
带顾老板去村西头老仓库!"转身时,顾承砚看见他袖口闪过道银光——是特高课特工才有的银质袖扣。
月上柳梢时,顾承砚和青鸟缩在村东头破屋的瓦堆后。
青鸟摸出怀表对了对,低声道:"亥时三刻,巡夜的换班了。"他指了指村北那座坍塌的祠堂,"刚才王二往那边搬了三箱东西,用草席盖着,压得扁担都弯了。"
顾承砚的手指抵着袖管里的绣片。
夜风卷着烧窑的焦味钻进鼻腔,他望着祠堂残墙上斑驳的"积善堂"三个字,突然笑了:"阿秀说'窑中砖,记兵械',可林小姐改了暗号——'窑'是烧砖的窑,'砖'是藏东西的砖。"他摸出阿秀给的地图,红圈正好对着祠堂的位置,"江南织造局的地窖,该在祠堂的香案下。"
"顾先生!"青鸟突然拽了拽他的衣袖。
破屋后面的巷子里传来皮靴声,由远及近。
顾承砚眯起眼,看见墙角阴影里有两点幽光——是被月光映亮的眼镜片。
"走。"他扯着青鸟钻进柴堆后的暗渠,"他们等咱们找,咱们偏要现在找。"
祠堂的断墙在月光下投出巨影。
顾承砚望着那扇半掩的破门,听见自己心跳声混着松涛,像擂在战鼓上。
他摸了摸怀里的铜火柴盒,突然想起苏若雪今早说的话:"你走后,我让阿福在火柴盒夹层塞了把钥匙。"
墙根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顾承砚和青鸟同时屏住呼吸,只见一道黑影闪过祠堂的残窗,月光下,那人后颈的朱砂痣闪了闪——是客栈的老板娘阿秀?
可她此刻穿的,是特高课特工常穿的黑布短打。
"顾先生。"青鸟的声音压得极低,"祠堂门闩动了。"
顾承砚望着祠堂内忽明忽暗的烛火,喉结动了动。
他摸出火柴盒,轻轻推开夹层——里面躺着把黄铜钥匙,刻着"积善堂"三个字。
山风卷起地上的碎纸,他瞥见一片烧剩的信笺,墨迹未干:"夜子时,顾承砚入祠堂,取秘本。"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
顾承砚攥紧钥匙,对着青鸟比了个"跟我来"的手势。
两人猫着腰靠近祠堂时,他听见门内传来铁锹挖土的声音,混着个熟悉的女声:"动作快点,等顾承砚来了,咱们就——"
话音戛然而止。
顾承砚的指尖抵在门闩上,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沉水香——那是林芷兰常用的香粉味。
他和青鸟对视一眼,同时发力推开了门。
月光顺着坍塌的屋顶漏进来,照亮了香案下的青砖。
一个身影正背对着他们,手中的铁锹停在半空中。
顾承砚的呼吸突然一滞——那人身后别着的,是林芷兰从不离身的湘妃竹笛。
"啪嗒。"
不知何处传来瓦片碎裂的轻响。
顾承砚猛地回头,看见祠堂外的老槐树上,一双眼睛正透过枝叶的缝隙盯着他们。
月光照亮了那人帽檐下的半张脸——是今早村口盘查他们的汉子,此刻他手里的枪,正对着顾承砚的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