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好学上进的安亲王

第329章 新式的养猪法子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欢聚一堂。

王信就去小书房写他刚才的养猪法子去了。

他写的很详细,从选取猪崽到劁猪,从卫生状况,到疾病治疗等等,可以说是这份折子,可以起一个名字:养猪大法。

明日就是大朝会,王信写完之后,就回房老婆孩子热炕头去了。

第二日,王信差点没起来。

收拾好上朝的时候,他还觉得困,话说这朝会时间就不能够改为辰时吗?好歹也让他们多睡一会儿。

于是他在大殿后边开始一边打盹,一边听着诸位大人们打嘴仗。

什么工部的投入太高了点,应该挪出来一些作为军用。

什么兵部的大人们有人在军费上中饱私囊,应该立刻处死。

什么倭岛上的金银损耗太大,肯定是有人半途贪污,要严查。

什么港口的建设需要多少银两,海船的建造也需要更多的投入。

等等......

反正王信觉得比菜市场也清净不了多少。只不过菜市场都是大妈们的声音,而这朝堂上都是识文断字,过五关斩六将的科考大佬们。

而他就做一个小透明,除去问他本职工作,他是打定不吭声,不主动。

不过今日他还是要主动一回,等一会这些大人们争论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昨晚辛苦写好的折子拿出来。

终于一个多时辰之后,各项事务都理顺之后,圣上给夏公公一个眼神,夏公公心领神会,大声喊道:“有事禀告,无事退潮。”

王信忙站出来,大声说道:“臣有本奏。”

大家本来都做好恭送圣上的准备了,可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圣上一看是王信,就笑了起来,估计又是有什么好事要发生了。

他和颜悦色的说道:“诚意啊,你可是有什么新的点子?呈上来吧。”

等圣上看完王信的折子,面色有些复杂,这种养猪的法子,难为王爱卿是怎么想起来的。

他把折子给几位大人看过,众人都看向王信。

户部尚书刘大人直接问道:“诚意,这个法子可真的适用?”

王信点头,说道:“圣上,诸位大人,这个法子我昨日才想起来,还没有经过验证,今日上奏,倒是我冒失了。”

圣山摆手说道:“不妨事,这要是验证,也得几个月,还不如让皇庄上的农户们去证明。况且这劁猪匠人还真的是宫中才有人能胜任。”

他明白了王信的顾虑,这需要的人手太多,他一人搞不定,这才没有经过验证就把折子递上来。

诸位大人们也明白了这个事,他们有些半信半疑的,这样子养猪真的能行吗?

不过这王诚意做事情从来没有失手过,他们就姑且相信一下,等几个月就能够见到成果。

圣上也是如此想的,所以很快皇庄上就来了一个阴郁的大太监,开始了新式的养猪过程。

当然,被劁过的猪确实是长得快,等出栏的社会,肉也确实没有那股子骚臭味道。

这下子,这本来上不得贵人桌的猪肉就成了人们的最爱。

主要这肉便宜好吃,可比牛肉要好得的多,口腹之欲能够得以解决,即便是贵人们也没有必要非得忍着自己的口馋。

当然第一批猪肉不多,除去皇宫中自用了一些,其余的一些就赏给了诸位位高权重的大人们。

托出主意的福,王信也得了一块。

回家之后就做了红烧肉,王信尝了一口,就觉得味道确实是比以前的口味好要。

同样的材料制作,味道好了更多。

“口味和以前确实不一样。”王成也吃了一口说道。

他看了看王信继续说道:“诚意,难为你想出来这么一个法子,确实是管用。这下子,那些耕牛也就不用被无辜的宰杀了。”

这样子的对话在很多忧国忧民的人家发生。

王信知道,这确实能够减少耕牛被宰杀,可是却不是绝对性的。

这世上权贵之人,就想要吃那吃不到的东西,就算是明令禁止也依然有无数的对策。

这现象即便是在现代也无法彻底断绝。

这个时代,只能够说,能让一些耕牛发挥作用,而不是去满足一些人的口腹之欲就是好事,想要彻底断绝宰杀耕牛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圣上也知道这个情况,他和王信想法相同,能够杜绝一点是一点。

不过王信如今连连立功,这有功就得赏,眼看就要过年了,过了年王信他们这一批就要看一看政绩,该升官的都升一下。

不过王信若是在升官就是从四品了,这么年轻,他也怕大臣们都反对,不肯答应。

哎,他倒是没有对王信的任何怀疑,说王信会造反,呵呵,他费尽心力帮助自己把国家发展强大,然后他再造反,这不是傻子吗?

他是不相信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若是真的什么人都要防着,如何发展国家,如何创造一个海清河晏,繁荣富强的盛世。

王信这些天开始了上班摸鱼的生活,哎呦,很少这么清闲了,上班这几年一直忙忙碌碌,这一下子清闲一点,还有点不适应了。

不过过几日就是六皇子和林曦玉大婚的日子。

他还得想一想,给六皇子送点什么礼物。

至于林曦玉,有史轻莹去添妆就好,他自然要和师妹保持距离,毕竟都大了,他也怕六皇子对于他们师兄妹疑心。

前世那些狗血剧和狗血小说中都是那么说的,皇子身边的女人总是有个师兄在,这个师兄还总是爱慕自己的师妹,心甘情愿的当舔狗。

为男女主的感情添砖加瓦。很不幸他也是师兄,可是他不想当那个狗血的男二,也不想用自己的生命成全男女主人公。

虽然他和师妹只是单纯的兄妹情。

所以,他还是按照这个年代的规矩办事,能够避讳的就避讳些。

年根底下,六皇子和林曦玉的婚礼那是热热闹闹,林曦玉那一百零八台嫁妆简直是成为了整个京城津津乐道的事情。

和林家交好的人家都为这场婚事祝福。贾家老太太甚至还让人给这个外孙女送来了很多的好定西,说是要给皇子妃添妆。

说起来贾家,这些年倒是安安稳稳的,自从他们家还了户部的那些欠银,圣上对于他们家的怨气也小了一些。

后来太上皇沉迷于修仙,贾家这些人家也群龙无首,加上贾珠的正确引导虽然是不得圣上重用,可是也没有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只是生活条件比之前要降低了一些,王信觉得这就是对于贾家来说最大的事情了。

他们家可是穷奢极欲的厉害,这一下子成为一个普通的官宦人家,也没有了国公府的规制,从老太太到贾宝玉那是相当的难熬。

只是贾珠压得住,倒是也没人敢闹到明面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