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结阵,拒马
还不等副将反应过来,张辅已经笑着轻声说道:“结阵,拒马。”
声音不大,却能传入每一位大隋将士的耳中。
铁甲铮铮,双方人马霎时间冲杀在一起。
喊杀声,铁甲碰撞声,刀剑劈砍、血肉被大刀搅碎的声音在天地间回荡,在张辅看来就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乐曲。
没有任何兵家法术,也没有任何所谓的“兵者诡道也”,更没有阴谋算计,只有双方刀剑互砍,只有冷兵器的交响!
步阵对抗骑兵,本就是以卵击石,更何况在骑军之后,还有将近十万的弓弩手?
抱着必死决心的大隋军阵,和马蹄沉重的联军铁蹄,就在这狭小的廊道出口处,分生死。
双方在河泽山道投入将近四十余万,从黑夜砍到白天,再从白天砍到黑夜,以此往复两个日夜,无数尸骸被砍成肉泥,更有甚者连头颅都被碾碎。
这一万五千人,是大隋精锐中的精锐,本不该死在此地,可唇亡齿寒,若是十万大山被围困了,那一直处于和十万大山统一战线的大隋,反而就成了众矢之的。
十万大山败了,大隋还会远吗?
无论日后那本由大隋史官编撰的史书中,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是对是错,但都不可否认的是,此战,骑军统领张辅将那号称不可战胜的南蛮骑军按在地上摩擦。
战局不利,便以联军尸骸铸高墙,阻挡其进攻。
河泽山道的这场战事,前前后后持续半月之久,张辅以大隋一万五千精兵对抗燕、蜀、南蛮三国联军,斩敌二十五万。
大隋精锐步军,从一万五千人,到只有三人存活。
大燕昭王被张辅一刀斩杀,这位大隋主将见目的已经达到,便带着仅剩的三人,远逃至河洛道。
所谓目的,是以最大限度消耗敌军又生兵力,是为远在大篆的陈姬争取足够的时间,能拿下中山郡。
哪怕拿不下太安城,能打下夷陵江的水运控制权,也是占尽先机。
“哎,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别死。”张辅拍了拍趴在马背上的副将,笑骂:“要不是老子给你渡气,你现在哪还有这一线生机?”
这马是抢的那位大燕昭王的,别说,是匹好马。
“为什么救我?”名为“步鸳”的副将嗓音低沉,已经是命悬一线,还能开口说话,已是万幸。
张辅哈哈一笑:“我这个做主将的都还没死,哪能让你这个副将死了?要死也得死我后头才对。”
“再说,其他人我不知道,你小子才二十几岁,家中还有老母妻子要赡养,死了可惜。”
其实,这一场战争下来,张辅不是在杀人,就是在救人的路上,阴神阳神齐出,一边杀人一边救人。
还要时刻克制自己,不要用术法,不然会担因果。
有些辛苦,有点心累。
救到最后,也只剩下三个活人。
步鸳奋力抬起手臂,没大没小的锤在张辅胸口上,随后胳膊无力耷拉下来,颤声说道:“谢了。”
张辅摆摆手:“不至于。”
“我们去哪?”步鸳有气无力的耷拉着眼帘,轻声问道。
张辅思索片刻说道:“就这么慢悠悠的逛去东线战场吧。你还能不能行?”
步鸳:“扛得住。”
张辅转过头,看向身后那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你俩?”
“回将军,能行。”两汉子诚惶诚恐的回答。
张辅点点头,“多攒攒战功,以后龙腰一统,你们说不定能混个大官当当。”
夕阳西下,将四个残兵胜将的影子逐渐拉长,他们朝河洛东部赶去。
大隋王朝以“行道制”来分国家,仅仅只有四个“道”而已。
北凉道、琼荆道、河洛道,广陵道。
地理位置相当尴尬,东有龙腰洲实力最强的大赵;北有以武立国的大篆王朝;往南,便是四面环山,建国在盆地中的西蜀;西南方向,又和大燕有着小面积的接触;而西方,又有一座巍峨屹立的十万大山。
几乎是被夹在中间,四面不沿海,更没有自己的渡口。
建国三千年以来,一直都是被人压着打,偶尔几次打别人,也是跟着诸位老大哥,他们吃肉,大隋喝汤。
和它地理位置一样尴尬的,便是西蜀。东北方向有大赵这个老大哥,要向其称臣纳贡;西南方有大燕,时不时就来抢两座城池;东南有南蛮十六部这个游牧民族,时常轻扰。同样是四面不靠海,同样穷得叮当响。
而大隋,身为国土面积倒数第二的国家,在陈姬发动灭篆之战后,短短四年时间,便从倒数第二,变成了正数第二。
赵国依旧稳坐第一宝座。
当然,只是王朝之中。
若论总体占地面积,十万大山在龙腰洲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当然,整个人间的仙府占地面积,也就三教一家敢和十万大山掰掰手腕。
仅剩二十余万的三国联军在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才度过了大赵那辽阔的“巨鹿平原”,长驱直入,赶赴大隋河洛道,隋军与赵军拼杀的小型盆地。
四国合兵六十万,进攻河洛道青州城,李书眼见大事不妙,率三万大军弃城而逃。
逃至佩城,大军压境,再逃。
逃至河滨城,大军三次压境,再逃。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李书连弃六城,直至河洛道号称最大最坚硬的“贺州”城,李书大摆空城计。联军轻敌冒进,进城,关城门,关门打狗。
刚进入贺州城的联军便发现,城楼上蓦然出现大批军队,一时间箭如雨下,联军死伤者过三万。
贺州城内尸骸遍地,惨不忍睹。
联军大败而逃,李书乘胜追击,夺赵国六城。
路上经过大篆边境,如今大篆内忧外患,陈姬前几年率军于龙眼儿阵斩二十万大军。
现在的大篆军队,都已经去了皇城附近,“勤王救驾”去了。李书顺手将大篆那身为边防重镇的“废城”收入囊中。
那从大隋边境溃败下来的联军在短暂的休养生息之后,便又不得不开赴大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