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敲定盖房

余坤安夹了一块送进嘴里,肥肉不腻,瘦肉不柴,酱香浓郁,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姐夫这个手艺,没得说!”

“哈哈!好吃就多吃点!来,咱哥俩走一个!”王国成端起酒杯。

“走一个!”余坤安也举杯。

几人边吃边聊,气氛热络。

饭后,吴姐收拾完碗筷就去收购站上班了。王国成单位不赶点,就留余坤安在家再歇会儿。

“姐夫,”余坤安喝了口茶,问道,“你认不认得给私人干活的泥瓦匠?”

“咋个?安子,你家房子不是才盖好没好久?帮旁人问的?”

“不是的,是我自己的事。我在南丰路那边买了块地基,想着趁这段时间把房子盖起来。”

“哎哟!好小子!”王国成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你这下手快、准、狠嘛!这才多久,就在城里置上地基啦?”

“我也是运气好,碰巧赶上了。”余坤安笑笑。

“嘿!找泥瓦工这事,你找我就对了!”王国成来了精神,“我们施工队平时也请临时工,认得的瓦匠队工头有好几个!我给你个地址,你直接去找他,人叫陶定国,是个瓦匠队的头儿。这个人做事靠谱,手艺也好,带着一帮弟兄专门在城里接活干。”

“那就多谢姐夫了!”余坤安连忙道谢。

“嗨,自家兄弟,客气哪样!”王国成摆摆手,找出纸笔,唰唰写了个地址递给余坤安。

两人又坐着聊了好一阵。余坤安只喝了一小杯白酒,这会儿几杯热茶下肚,酒气也散得差不多了,便和王国成一块下了楼。

王国成去施工队上班,余坤安则揣着纸条,蹬上自行车去找陶定国。

这年头的县城不大,王国成给的地址在城边一个偏点儿的村子附近,蹬了二十来分钟自行车就到了。

照着路人指点找到陶定国家,人正好在。这是个皮肤黝黑、身材结实的中年汉子。

“余老板是王队长介绍过来的?那就是自家人了!快进来坐坐!”陶定国很热情。

“陶师傅,别喊老板老板的,叫我安子就得了!我算哪样子老板嘛!”余坤安笑着摆手。

“要得!看你年纪轻,我就喊你安子。”陶定国很爽快,“你家地基在哪里?方不方便现在去看一看?”

“方便!陶师傅你这会儿得空不?得空我们现在就过去。”余坤安巴不得快点办完事。

“得空!得空得很!”陶定国连声应着,跟家里打了声招呼,推上自行车就跟余坤安走了。

到了南丰路那块地基,余坤安领着陶定国里里外外转了一圈。两人退到路边,余坤安递了根烟给陶定国,自己也点上一根叼嘴里。

“陶师傅,你瞧瞧,怎么个盖法?我家离得远,这房子要盖,我就想图个省心,全包给你们队上……”余坤安吸了口烟,看着眼前这块地。

陶定国也吐了口烟圈,打量着:“你家这块地基,瞧着比旁边几家的院子要宽展些。你自己心头其他打算没有?”

“我想着,”余坤安用手比划,“后头起四间敞亮点的正房,边上挨着起个伙房,靠街这边的位置,起两间门面房。剩下的地方拿围墙围起来,中间空场就当院子。”

他到底是在农村带院子的房子里住惯的,还是想有个院坝,住着舒坦些。

“我还以为你要全部盖成房子,房间多,好租出去呢。”陶定国听了他的想法说道。

“哈哈,还是住惯乡下有院坝的房子了,万一以后自家要住,也自在些。”

“是这个理!咱们农村人,没个院子种点葱葱蒜苗,总觉得不得劲。”陶定国表示理解,话头一转,“安子,那材料这块,是你自家订,还是我这边帮你订?”

“陶师傅,材料还是麻烦你家帮我订。”余坤安刚盖过自家房子,各种材料的大致价钱心里有数,材料种类也固定,既然全包,索性就一起包出去省心。

“对了,陶师傅,这院墙还没拆完,里头还有垃圾,拆房清垃圾的活计也得麻烦你们了。”

“要得要得,这个我晓得的,都包在里头就行了。”陶定国点头。

陶定国掏出个小本子和圆珠笔,蹲在地上,就着余坤安的规划,嘴里念念有词地算起来:

“地基墙三七墙,屋里隔断一八墙,外墙二四墙……嗯,青砖怕是要三万块左右……还有青瓦、沙子、大梁、门窗料……人工……”

他边算边写,不一会抬起头:“安子,连工带料全包给我们瓦匠队,统共大概要一千四百块左右,你看行不行?”

余坤安心里也跟着默算了一遍,加上人工,跟陶定国报的价格大差不差。

“安子,你看这个包干价怎么样?你觉得合适,咱们就按老规矩办,丁是丁卯是卯,签个协议。你先预付一部分款,剩下的等房子盖好,验收了再付清。工期嘛,我看五十天差不多能拿下来,行不行?”陶定国办事很利索。

“可以!就按陶师傅你说的办!”余坤安也喜欢跟这种爽快人打交道。

陶定国不愧是跟王国成他们施工队合作过的,办事挺规范的。

两人当下就谈妥了价格,陶定国拿出两张纸,手写了两份简单的协议。余坤安正好带着刚卖货的钱,作为预付款,当面数了八百块交给陶定国,两人签字按了手印。

后面地基这边的事就全权交给陶定国了,他随时就能开工。

余坤安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跟陶定国分开,骑着自行车回到收购站。

跟还在忙活的何鸿运他们打了声招呼,他赶着马车又去了趟供销社,买了些家里孩子爱吃的糖果糕点,这才慢悠悠地驾着马车往家赶。

解决了盖房子的大事,他心情格外舒畅,一路哼着小调。

回到村里,在老屋放好马车,提着糕点,蹬着自行车回到自家院子。

刚在堂屋靠椅上坐下喘口气,余文波就眼睛亮晶晶地,屁颠屁颠端着一碗红艳艳的杨梅汤跑过来。

“老叔!喝杨梅汤!”小家伙献宝似的把碗递到跟前。

杨梅汤成了这段时间家里的必备饮品。老太太隔三差五就熬上一大锅,余坤安他们从地里回来,总有一碗冰凉爽口的杨梅汤等着。

“哎哟!多谢我乖侄儿!”余坤安接过碗,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嘿嘿!应该的!应该的……”余文波咧着嘴笑,一副小大人模样。

“哈哈,你个小鬼头,还学大人讲话!今天怎么没有去放牛羊了?”

“今日场坝那边有人打架,我们去看热闹了,就没去放羊!”余文波兴奋地说。

“哦?”余坤安端着碗的手顿了顿,饶有兴趣地问,“这回又是哪个跟哪个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