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盒子里的玉璧
准确说,他其实还为公司立了功,挽回了不少损失。
因此,以后那个青铜盒要是拍出天价,不仅不能追究他的责任,甚至还得嘉奖他。
而顾老也没责任。
因为顾老也提议过公司,不要交易。但公司高层不是这么想,能卖出八百万,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当然了,也不能说高层错。
万一木棉花自己看走眼,那东西不值那么多钱,他们不卖,损失的就是他们。
其实,只要双方都感觉自己赚了,那就好。
送走王经理,柳如烟才打听那件青铜盒的情况。
他们木棉花可是花了八百万买下来的,她至少得知道大概吧?
“这东西有什么特别吗?”
楚健笑了笑,双手在盒子六个面游走,也不知道触碰到哪里,盒子忽然发出咔咔的机械声音。
似乎是碰到了什么机关。
盒子的顶部被弹起一些,露出一条缝。
楚健用手一揭,顶部好像盖子一样被揭开,里面有东西,用好像丝绸一样的布包裹着。xa°如(a文_网|`* ?无e错?:内?容+
柳如烟瞪大眼睛。
东西到了楚健手里,貌似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她也觉得匪夷所思,就很离谱。
楚健伸手进去,将东西拿出来,摸起来像是一个盘子。
他把绢打开,里面的物品出现在楚健和柳如烟的眼前,居然是一块玉璧,中间有圆孔,玉璧的表面有太阳的纹饰。
“这是什么宝贝?”
“玉璧,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健回答她。
玉璧是中国古代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属传统礼器\"六瑞\"之一。
它的历史很悠久,早期多为素面青玉或绿玉材质,兼具祭祀与权力象征功能。新石器时代良渚、红山等文化遗址已出现原始玉璧,商周时期成为贵族专用礼器。
战国至汉代玉璧发展至鼎盛,纹饰出现云纹、谷纹及出廓形制,直径可达50厘米,组合纹饰与吉祥文字成为汉代特色。
魏晋后玉璧逐渐减少,唐宋流行仿古制品,明清时期双联璧与吉祥图案盛行,乾隆年间仿古工艺达到高峰。
其用途从早期祭天礼神拓展至身份标识、佩饰、葬玉等,形制演变呈现阶段性特征:春秋战国盛行分区纹饰,汉代流行透雕龙凤,清代则融合仿古与写实技法。¢1\9·9\t/x?t,.·c·o,m^
楚健告诉柳总:“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大增,数量也属历代之冠。
历史上,最出名的玉璧,应该就是和氏璧了。”
“和氏璧也长这个样?”柳如烟惊奇。
只要学过历史,哪个中国人没听过和氏璧的大名呀?
传闻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上砍柴,偶然发现一只美丽的凤凰栖在一块青石上。
而按当时民间传说“凤凰不落无宝地”,卞和认定这块青石是宝贝,于是将它献给楚厉王。
然而,当时王宫的玉石匠不识此宝,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王之罪,命令武士砍掉了卞和的左足。
到了厉王的儿子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把这块宝石献给武王,仍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武王以同样的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右足。
只能说卞和这个人也是犟种。
这都还不放弃。
若干年后,武王的儿子文王继位了,卞和还想去献宝,可是他因失去了双脚而无法行走,便抱着这块宝石坐在荆山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
有人才把此事告知文王,文王派人把卞和接进王宫,并命令玉石匠精心琢磨,剖开石头,果然从中得到了一块光润无瑕的奇宝,文王再命令工匠将它雕琢成一块玉璧。
这就是和氏璧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争夺这件宝物,各国打得脑浆子都出来了。
当时诸侯、天子迷信“璧瑞象大”,都想用玉璧作祭天利器,把“和氏璧”视为“天下独有的无价之宝”。因此,“和氏璧”就成为各诸侯国千方百计争夺的对象。
还弄出来个成语——完璧归赵。
传闻秦国灭掉了赵国,“和氏璧”落到了秦始皇的手里。最后,秦始皇把和氏璧弄成了传国玉玺。
但也有人觉得这不合理。
和氏璧是一块扁平中空的玉璧,是怎么弄成玉玺的?
所以,和氏璧被改造成传国玉玺这种说法,尚且存疑,没有敢肯定。
“那时候的玉璧,大多都是长这样的,和氏璧估计也差不多。”楚健说道。
“那样的话,有没有可能……”
楚健淡淡一笑,知道柳如烟想说什么。
“抛开那些猜测不谈,就凭这块玉璧的品相,它的价值不会低于两千万。”楚健说道。
他觉得,这块玉璧比曾经拍卖的东汉中期的“延年”玉璧还要好。
那块玉璧的设计复杂,采用镂空出廓技法,内琢乳钉,外环镂刻回首螭、凤。璧的上下各有一篆字,合读为“延年”,为东汉吉祥铭文璧的典范。
而眼前这一块,有着非常浓郁的春秋战国风。
上面的太阳纹饰、文字,以及玉本身,都在说明,这块玉璧在当时绝对不是泛泛之辈。
“两千万?”柳如烟惊喜。
都不算那青铜盒,这块玉璧就把钱给翻倍赚回来了。
这要让保利知道,恐怕都得闹。还好,合同都已经签了,想反悔都难。再说,他们还有合作呢!不适合翻脸。
但不管怎样,这玉璧是不能让保利的人知道。
以后那青铜盒拍卖,即便公开那盒子的“玄机”,大家知道里面还可能藏有东西,只要柳如烟和楚健不说,谁又能知道里面原本装着的是什么呢?
玉璧是他们木棉花以前就得到的,不行吗?
楚健点头:“嗯!至少。”
“太好了,这事我们尽量别说出去。”柳如烟提醒,免得节外生枝。
楚健懂,微微颔首。
“这青铜盒也不会便宜,应该是墨家打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