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章 交换人员
石龙首先表态道:“长子的顾虑还是很有道理的,不可不防啊!”
李原也道:“这种事儿,那帮狗官,倒还真干得出来的,咱们是必须要小心应对,做点防范才行的。”
想要从外部攻破安顺城,这事儿到底有多难,刘千斤等人之前就已经领教过了。当初,若不是刘长子,他们如今或许还在安顺城外晃荡了。虽然说,朝廷在兵员素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上,要强过他们许多,但想要用强攻的方式重新夺回安顺城,却也没有那么简单的。即便是能成,也必定要花费极大的代价的。所以,他们大概率也会想办法来智取的。从这个角度想,刘长子所说的事情,倒的确是非常有可能的。从战术上讲,也颇具可操作性。
刘通欣慰地看了眼儿子,这小子最近还真的是大有长进啊!淡淡一笑后,他道:“不论官军是不是真的这么打算的,咱们肯定是要防他们这一手的。当然,把咱们的家小接进城里来,这也是一定要的,这一点儿大家尽管和手下的弟兄们说明一下,让他们安心。但另一方面,咱们还是要想个法子,在保证咱们的人进城的同时,防止被官军趁机来攻城,同时还要防止他们派奸细混进来。对此,你们有什么主意吗?”
石龙道:“要防止朝廷的奸细混进来,虽然会麻烦一些,倒是不难的。咱们可先于城外进行身份辨别,让那些人分别报上自家亲人的身份,然后让下面的兄弟亲自到城外去将人领进来。进城后,一方面要让他们自己互相监督,另外还需时时派人查访,以防有人真的被朝廷给收买了,混进来搞事。~秒\章*截?晓?说~罔¨ ′追¢最.辛~彰\踕?”
李原皱眉道:“这是不是太麻烦了点,这么做怕是难免有人要心生不满的。”
“处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麻烦是麻烦了点,但为了以防万一,咱们必须这么做的。另外,十万人不能够一下子就全放进来的,那同样很容易出什么纰漏的。咱们不妨采取分批接收的方式,用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一点一点的把他们收进来。如此的话,才能最大限度防止朝廷方面趁机搞破坏。”
这个办法倒是有点土的,不过确实是比较稳妥的。大家其实也都明白,这全都是无奈之举。刘长子智破安顺城的事儿,也给了他们不小的启示。有时候,决定成败的,往往只是缘起于一个小小意外而已。最终,大家都接受了这个“笨方案”,继续让石龙代表义军去谈判,并把他们的要求告之对方。当然,对方不见得会答应这个方案的,那就到时候再说吧!谈判嘛,总要这般讨价还价、拉拉扯扯一番的。
另一方面,朝廷的军营里,李如松道:“他们肯定是想要接回那些家小的,只不过对于咱们所提的条件,或许是要求太低了,远远的低于对方的预期,倒是反而让他们感觉有些难以置信的。对方还因此,多次地询问、以确认这件事的真实性。”
张恪笑了笑,他当然是故意开出这样的条件的。这里面,也确实藏着他的一些谋划,不过对方会不会上钩,那就不一定了。当然,这肯定是个机会,自然不能白白浪费掉的。不过,张恪觉得这个事儿应该没有这么简单就成了的,对方又不傻,总会做一些防范的。果然,第二天谈判时,叛军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叛军愿意进行人员的交换,但是在交换方式上,则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执行。一,交换需要分阶段进行,叛军要按每日接收一万人的速度进行;二,交换期间,朝廷军队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后撤十里;三,为保证交换的顺利进行,双方均不得在此过程中,做出任何具有挑衅性的举动。`晓/说^C′m\s· +唔*错~内.容`
张恪听完后,无奈的一笑:“呵呵,倒是谨慎的很啊!他们还说了什么没有?”
李如松也是有点泄气的,他多少也能把握到张恪扣下叛军家属,是别有深意的。不过,叛军显然也在防着他们的,并没有轻易上钩。他道:“他们说,为了表示诚意,愿意额外再放出一些城中百姓出来,数量上也尽可以商量。”
张恪闻言,忍不住的翻了翻白眼,对方这是使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招术啊!张恪之所以那么大方的要把叛军的十万家眷送给他们,确实是有要借此消耗对方粮食储备的目的的。如今看来,对方是看穿了这一点的,只不过,他们确实是不得不接受下来的。只是,他们显然也不是爱吃亏的主,于是便想把城中的一些百姓反送给他们。可以想见,他们所送出来的,必定也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之类的,只能帮吃饭不能帮做事的主。如此一进一出后,叛军倒真的是一点亏都不吃的,甚至可以说是赚了一笔的。
然而,明知如此,这交易也是不得不做的。因为不换的话,朝廷就还是要继续养着那些人的,最起码要给他们一口吃的,不至于饿死他们。总之,这些人放在自己手里,不仅帮不了什么忙,反而是莫大的一个负担。与其如此,那还是用他们去换点有价值的吧。最主要的还是张恪确实希望尽快把周勃等人给弄出来的,毕竟让他们一直这样身陷于贼窝中,难保不会夜长梦多的。
虽然不够理想,但最终朝廷方面还是基本全盘接受了叛军的条件。翌日,朝廷军队首先后退了五里。随后,双方便于安顺城西城门外,开始了第一次的人员交换。第一天的交换工作,秩序上还是有些混乱的。尤其是叛军的那些家眷,许多人都希望能尽快地进城去,因此一开始的时候便有些争抢不休的。然而,朝廷方面根本就不理会这些,摆出了一副“你们爱谁谁”的架势。而且明白的告诉他们:朝廷和你们的人都商量好了,每天换回一万人;至于你们谁先谁后,那咱可不管,你们要自己定;若是耽搁了换人事宜,那也是你们自己的事,跟咱无关。
朝廷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赖态度,倒是让叛军的家眷都很是不爽却又无可奈何的。好在,这些人当中,是有着不少上了年纪的人的,最终他们之中的那些德高望重之人站了出来,主持大局。最后定出来的进城顺序是:小孩子及照顾他们的妇人、其他女人、身体状况不好的成人、老人、最后是其他人及主动断后的人。
张恪观望了他们的这整个过程,对于他们最终的处理方法,还是感到欣慰的。尽管身处乱局之中,可这些人并没有放弃人性中关爱幼小、保护弱势群体的高尚品性,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在灾难和困难面前,依旧有人愿意去担当、去奉献、去牺牲,闪现出人性中光辉的那一面,即便是身处不同立场,张恪也要为此欢欣鼓舞并点赞的。
老实说,张恪之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选择对其放任不管,是有一点坏心思在的。张恪是抱着要挑起对方的内部矛盾的初衷,故意这么做的。不过,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其所愿,但张恪并没有为此感到失望。能于此等境地中,依然得见人性中美好的那部分,还是值得庆贺的。
总之,第一天的换人,虽然有些波折,但最终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朝廷放了一万人回去,而叛军也放了两千名安顺城的百姓出城。当然,不出意外的,皆是老弱病残。不过,周勃等人却一个也没有出来。李如松为此第一时间便去找对方交涉了。按照他们之前商量好的,周勃等人也是要分批出来的,如今是个什么情况?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周勃及其护卫,是主动提出,要最后一批走的。原因是,他们一百多个人没有一个人愿意提前离开,他们全都表示:要走就一起走。
张恪接到这条消息后,也只能无奈的笑了笑。这事儿既意外又不意外,不过,好在有王大丫和鹰将在,他们如今在里头的状况还是可以掌握到的,目前来看,也暂时没有什么危险。而且,他们全部留下来并待在一起,某种程度上,也算更有自保之力的,虽然的确很想把他们立即带出来,但也只能暂且这样吧!当晚,王大丫送出来的情报,也说明了这件事情,的确是他们自己,谁都不愿意先一步离开的。
此后几日,换人的行动,持续进行着。不过,朝廷这一边,保持着统一的节奏,每日放出一万人。但叛军一方,则极为跳脱,有时候放个几千人,有时候也会一下子放出来一万多人,显得极为随性。对此,张恪并没有去计较太多,而是照单全收了。但为了防止对方在那些人当中安插奸细,所以对于这些放出城的人,一律全部在第一时间就遣送往后方了。张恪不想跟叛军去争执什么,他更希望事情照常进行,然后,周勃他们也能最终平安出来,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不需要理会太多。
另一方面,周勃等人选择暂时不出去的事情,倒是让刘通、刘长子父子俩都很高兴的。不过,他们俩高兴的原因显然是不同的。刘通依旧没有放弃拉拢周勃的努力,这其中自然也有周勃一直在刻意的吊其胃口的原因。依他往日的性子,或许早就严词拒绝对方,甚至直斥其非了。不过,毕竟宝贝女儿也在呢,那还是先要和对方虚与委蛇一番才好的。万一惹恼了对方,自己出事不要紧,周薇可是万万不能有事的。
而刘长子开心的原因,那便不用多说了。只不过,奇怪的是,自从被父亲解除监禁,恢复自由身后,他却还一次都没有主动再去见过周薇的,这事儿倒是有些蹊跷的,这小子想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