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一个可怕的猜想

有了各种加持,苏誉和他手下两个人的工作速度自然不是户部那些老油子们能比的。</p>

很快,苏誉就查出了一些眉目来。</p>

先前刘泰德给他们的信上就说,朝廷封存了一批账本。</p>

这批账本极有可能与长乐公主的父母有关系。</p>

而苏誉目前查出的这些信息,毫无例外,几乎都指向了一个地方。</p>

——东南。</p>

确切来说,是曲州。</p>

曲州是淮南王府所在,也是东南军备区。</p>

东南虽然淮南王一家独大,基本全是那里的土皇帝。</p>

但他始终是大周的臣子,军队领的也是朝廷的粮饷。</p>

不止东南,其他军备区也同样如此。</p>

每年由户部批下粮饷,再统一或者分批送过去。</p>

有时候朝廷银子紧张,边疆战事没这么紧的话,户部会先拖一拖军饷。</p>

拖到明年甚至后年才发。</p>

大周境内一直挺太平的,这么些年也没发生过什么大的战事。</p>

因此就算有时候会拖军饷,后面也基本有补回来的记录。</p>

苏誉核了大概五年的账本,发现每年朝廷往各地拨送的军饷,基本账目都不对。</p>

也就是说,有人在中饱私囊。</p>

而在某一年,这缺失的数额一下子变大了起来。</p>

说明这人胃口更大了。</p>

尤其是东南。</p>

苏誉大概算了算。</p>

这几年,真正到手的军饷估计得少了两百多万两!</p>

至于其他军备区,虽然账目也有些不对,但却没有东南的这般严重。</p>

因为东南边境不像北方的边境那样荒凉,它有山,军队能够开荒耕种。</p>

所以它的粮饷便是拨少了,也饿不死太多军士。</p>

而武器和衣裳等,更不用着急。</p>

因为淮南王声名赫赫,名字单是出现在胡族中,就能止小儿夜哭。</p>

所以这种中饱私囊的现象,在朝廷拨给东南的军饷中最为严重。</p>

这么些年,顾老头带领安排底下的人开垦了一些土地,军队也有一些粮食收成。</p>

可现在的技术来说,开垦山林为田的难度还是太大。</p>

就算是军队组织开垦,估计进程也慢。</p>

靠着那点田地自耕自足,明显是不可能的。</p>

所以朝廷每年都还要给东南拨军饷。</p>

苏誉想,莫非是顾长乐的父母知道了有人中饱私囊东南军需的这种秘密,才被别人有意害死的?</p>

可这样一来,他们怎么会一点消息没留给顾老头?</p>

就顾家手底下能人辈出,若是真有这样的消息,肯定不会什么也没留下。</p>

所以顾长乐父母当时,大概率是不知道的。</p>

那这些账本,会不会与淮南王世子与世子妃之死,还有另外的联系?</p>

苏誉脑海在飞快运转,各种计算和假设。</p>

但他面上如常,看着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p>

再往后查。</p>

又发现这有问题的账,在某一年,突然被填平了。</p>

苏誉眉头皱起。</p>

“平账的手法粗糙,后面几年若是户部认真对账,应当是能核查出来的才对……”</p>

所以明显是户部自己人做了手脚。</p>

“而且平账是从淮南王世子和世子妃去世那一年开始的。”</p>

再翻看最近这些年的账本,苏誉发现多多少少也存在这种问题。</p>

只是还没有出现先前那种某一年数额突然变大的情况。</p>

再看下去,估计得到的也是同样的信息。</p>

苏誉决定先回去和顾长乐商量一番。</p>

走的时候,苏誉声音如常,和邓大同等人说:“这些账本我已经看得差不多了。”</p>

“明日二位可以把它们收拾起来了。”</p>

邓大同点点头,说好。</p>

又好奇问道:“所以驸马爷这是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p>

苏誉笑道:“算是找到了。”</p>

“我要给陛下做个海上贸易大概得预算和收入预期,如今心中已经大概有数了。”</p>

苏誉一句话带了不少的术语,听得邓大同两人都有些晕。</p>

但晕完,他们立刻露出更崇拜的眼神。</p>

毕竟他们在户部干活,都不懂这些。</p>

驸马爷的博学程度,可想而知!</p>

苏誉对着两人微微颔首,离开了这里。</p>

……</p>

回到府中,等吃完晚饭,苏誉才和顾长乐钻进书房。</p>

“对了。”</p>

苏誉问:“我只知道岳父和岳母大人为国捐躯,但还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情况。”</p>

关于淮南王世子和世子妃,苏誉先前在府城时就听说过。</p>

只是他们两个是在京城去世的,所以那边的人知道的都不清楚。</p>

到了京城后,也没来得及特意打听。</p>

只能现在问顾长乐,看看能不能有更多联想。</p>

顾长乐说:“十五年前,北疆一个阙口的统领投敌,打开城门让夷狄进关,后来夷狄一直打到京城脚下的事情,夫君应当有听说过吧?”</p>

苏誉点点头。</p>

科举到了后面的阶段,除了要求熟读史书外,也会要求知道大部分朝廷近些年发生过的大事。</p>

这事,苏誉自然是听说过的。</p>

“听闻当时夷狄围京,京城危在旦夕。”</p>

“各地守备军听到消息后,便都带兵进京勤王。”</p>

顾长乐“嗯”了一声。</p>

她爷爷说过。</p>

当时她与母亲在京城居住,父亲听到消息后,心急火燎地点了兵便一路不停歇地疾驰到京城。</p>

是为勤王,也是担心他的妻女。</p>

东南距离京城太远,可淮南王府的勤王兵却是最早到的。</p>

只是到时,父亲与麾下将士都疲惫不堪。</p>

又受到夷狄偷袭,顾长乐父亲被困在京城郊外的牛角山上。</p>

因为分担了火力,京城战事稍缓。</p>

世子妃便想让在京城的王府亲卫去接应。</p>

可守城将军不给开门,她只能亲自带着人闯了出去。</p>

后来,他们夫妻二人都在牛角山上战死。</p>

战事平息后。</p>

庆元帝说他们夫妻二人为大周而死,让人直接安葬在牛角山。</p>

听了顾长乐的讲述后,苏誉才知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p>

但同时,也有不少的疑点。</p>

苏誉看了一眼顾长乐的神色,拉着她的手说:“节哀。”</p>

顾长乐摇摇头。</p>

“我那时候年纪太小了,基本没什么印象。”</p>

“如今说起来,也没太多的感觉。”</p>

“所以刘泰德说户部账本被封存起来的账本与我父母有关,究竟是什么意思?”</p>

“军饷……”苏誉回了两个字。</p>

顾长乐微微皱眉:“原来真是这种事。”</p>

先前刘泰德给他们说的时候,她和苏誉都大概猜到了与这个有关。</p>

估计这里没人比顾长乐更清楚,东南军饷的发放情况。</p>

“莫非是王阁老一派中饱私囊,所以他会让刘泰德帮忙封存账本?”</p>

顾长乐猜测道。</p>

随后,她又摇摇头:“不太可能。”</p>

苏誉查阅这些的账本,年限都有些靠前。</p>

那时候王阁老,估计还没给当今送神丹,从而得到青睐。</p>

而这种事情,在王阁老掌权之前就已经出现了。</p>

“那这军饷的事情,与我爹娘究竟有什么关系?”</p>

苏誉想了想,说:“能直接从户部做假账的,除了朝中位高权重的人,还有一个……”</p>

顾长乐顿了顿:“当今皇帝……”</p>

夫妻二人对视了一眼,都突然有了一个更可怕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