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苏制武器生产线 焖子午餐肉(军用罐
叶夫根尼作为航空旅旅长,对于任何一款能够提升自己部队战斗力的新式装备都是很感兴趣的,他决定亲自测试这款武器。
可怎么测试呢?
如今是战时状态,己方战机不能随便在后方基地附近开火,是军部的命令。
而且,需要的空中拖靶,也没有。
对此,方文提了个建议。
“可以试一下空对地攻击。火箭弹发射巢的射面相对较小,你们可以选一个靶场,作为坦克假象敌。”
这个提议,让叶夫根尼心动不已。
rs-82火箭弹原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性能并不理想,他还记得当时看过的报告。
从500米距离发射rs-82火箭弹时,186枚火箭弹中仅有1.1%命中单个坦克,3.7%命中坦克纵队。
在另一次测试中,向500米外的静止坦克发射182枚rs-82火箭弹,只有7枚命中,且没有造成任何损伤,将发射距离拉近到300米时,精度略有提高,但也只有3.7%。
这些数据表明rs-82火箭弹的精度较差,射击面积相对较大且分散,要想达到较好的打击效果,通常大量火箭弹进行齐射,以饱和性打击换取伤害率。
那换装的火箭弹发射巢会如何呢?
随即,他同意了方文的提议,向军部申请临时靶场。
苏联远东第一集团军军部,刚将关于泰山军事技术的报告发给莫斯科,又收到了叶夫根尼的火箭弹实弹测试请求。
对于用飞机发射航空火箭队袭击地面部队,军部的人非常感兴趣。
随即同意了这个要求,命令工程部队将一些报废的军车拖往基地后方的一处草坪上,并竖起一些树桩作为跟随坦克进攻的士兵。
做完这些后,叶夫根尼急不可待的驾驶那架伊尔16起飞升空。
飞机在空中盘旋两圈,确定了袭击目标区域,随后调整机位俯冲而下。
叶夫根尼记着方文说过的,这次带来的航空火箭弹,都是1000米射距延迟爆炸型,因此,发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0米左右。
他是老飞行员,对于距离的把握还是做得到的。
飞机俯冲而下,下前方的数辆废弃汽车就是模拟的坦克部队。
1300米距离,叶夫根尼果断按下了火箭弹发射制动键。
随着制动杆的启动,飞机两侧机翼下挂载的火箭弹发射巢急速射出一串串82毫米火箭弹。
这些火箭弹,射向目标的前后左右,接连发生爆炸。
这一幕,叶夫根尼因为拉高飞机高度,并没有看到。
但地面的观察员却将情况记录了下来。
地面观察员们趴在临时搭建的隐蔽工事里,手中握着望远镜和记录板,眼睛紧紧盯着靶场区域。
当叶夫根尼驾驶的伊-16俯冲而下时,开始记录。
“距离1300米,发射!”一名观察员盯着测距仪,低声报出数据的同时,火箭弹已经拖着白色尾焰从机翼下窜出。
从火箭弹发射巢中射出的82毫米航空火箭弹,相对于rs-82散射角度明显小了些。
火箭弹快速朝着废弃军车组成的“坦克集群”飞去。
短短几秒后,靶场区域响起连续的爆炸声,黑色硝烟裹着尘土腾空而起,碎石和废铁碎片被气浪掀得四处飞溅。
原本整齐排列的5辆废弃军车,有2辆被直接命中:最中间的一辆卡车车头被火箭弹炸得凹陷,驾驶室的铁皮像纸片一样卷曲;左侧一辆装甲车的履带被炸开,车身倾斜着歪在原地。
更让观察员惊讶的是爆炸的覆盖范围——未被直接命中的军车,也受到波及,车身布满了密集的弹片划痕,轮胎被扎破,车窗玻璃完全碎裂。而作为“模拟士兵”的树桩,有部分被爆炸气浪推倒,部分树桩上还嵌着细小的弹片,显然若换成真人,即使不在爆炸核心区,也会被弹片杀伤。
一名负责记录精度的观察员快速在本子上计算:“20枚火箭弹,直接命中2辆目标车辆,命中数2枚(近失弹8枚,完全偏离目标10枚!对比rs-82的命中率,这款火箭弹的同比命中率高了3倍!”
另一名观察员补充道:“因为是爆破性弹体,无法评价穿甲性,但这种着弹效果,对付集群目标的效果比预想中好太多!”
当硝烟彻底散去,叶夫根尼驾驶的伊-16已经在野战机场降落。
他急切开车载着方文来到临时靶场,询问情况。
“效果怎么样?“
“叶夫根尼同志!效果远超预期!20枚火箭弹有效覆盖30米x30米区域,直接摧毁2辆模拟坦克,精度比我们的rs-82要高3倍!”
数据的说服力更高,叶夫根尼带着几分激动:“好!太好了!立即整理详细数据,半小时后送到旅部——我要把这份测试报告和空战报告一起,再次上报军部!”
观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有人用卷尺测量爆炸坑的直径,有人记录弹片的分布密度,还有人给受损的军车拍照——这些真实的画面和数据,比任何口头描述都更有说服力。而靶场上,那几辆布满弹痕的废弃军车,静静躺在草原上,成为了泰山火箭弹发射巢性能最直观的证明。
补充报告从远东集团军发往莫斯科。
方文需要等待莫斯科的反馈才能离开。
这几天里,他没能参加苏联与日本在诺门口的空战,苏联远东集团军方面并不想让他涉险。
而剩下的那些航空火箭,也没有再使用,放在机库角落里。
无所事事的方文和龚修能只能这么等待着。
每天吃不变样的黑麦面包、土豆球和罗宋汤,晚餐多一个罐头。
就这么过了三天时间,苏联那边终于回电了,远东第一集团军立即将方文请到军部谈事。
远东第一集团军军部的会议室里,木桌上铺着一张大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诺门坎地区的双方布防情况,旁边摆着一份电报。
地图被军官们收起拿了出去,正好方文刚从外面走进会议室中。
军部参谋长起身迎接,他穿着笔挺的深绿色军装,肩章上的少将星徽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伸手与方文握手。
“方文同志,我是远东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安德烈彼得罗夫,莫斯科已经收到叶夫根尼旅的两份报告,对泰山的军事技术非常重视。请坐。”
方文与他握手落座,龚修能站在他身后。
安德烈少将没有绕圈子,直接翻开电报,语气坦诚:“莫斯科的要求很明确,我们希望获得航空火箭弹发射巢的完整技术,包括设计图纸、生产工艺参数,以及配套的火箭弹装药配方;同时,需要你们供应1000台泰山步话机,优先装备远东空军和装甲部队。作为交换,我们可以提供你们需要的武器弹药、航空燃料,甚至是部分战斗机的维修配件——你们可以先提具体需求,我们会尽量协调。”
针对苏联的答复,方文在思考。
条件很清晰,有些可以同意,有些却要改变。
他回道:“我方只会交易火箭发射巢相关技术,配套的火箭弹装药配方不行,我相信你们就算没有我们的装药配方,也可以做出更好的火箭弹。1000台步话机,太多了。这种技术设备,工艺更复杂,为了保证军品质量,产量本来就不多,而且还要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我们只能提供400台。”
少将并没有因为步话机数量砍半而不满,“400台可以。这种短距离实时通话装置,适用特种作战,大规模军团级战争,更多是战略上的指挥,没有步话机也可以。火箭弹装药配方我们也可以不要,航空火箭弹发射巢的完整技术是一定要的。你的条件是什么?”
该提出什么要求呢?
苏联之前与国民政府签订了2.5亿美元的借贷协议,源源不断的军用物资通过西北边境运输线运入华夏,是目前华夏最重要的军购国。
直到苏德开战,这种军事物资输送才减少,全面转向南亚的中缅运输通道。
所以,现在大量购买苏制武器,恐怕会在不久苏德开战后,无法获得后续补给,还不如购买他们的生产线和生产资料,在延安和太行山区建立兵工厂实际点。
想到这里,方文露出笑容:“我想要你们的莫辛-纳甘步枪和7.62毫米子弹生产线,还有配套的生产材料采购权。”
这个要求,并不高。
安德烈惊讶。
等于是用高端军事技术,换取普通枪械生产线。
“你确定?”
方文肯定道:“我确定。这些才是我们需要的,新的军事技术带来的效果,恐怕没有让战士们都装备上武器更有效。”
“那好吧,我可以向上面反馈。”
接下来的时间里,方文与安德烈讨论起更多细节问题。
三九年七月。
日军第7师团从哈拉哈河上游渡河,进入西岸哈玛尔达巴山,企图袭击苏蒙军后方炮兵阵地;
同时第23师团和第1坦克师团及兴安骑兵师,从正面进攻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蒙军。
此举,试图形成正面和侧翼夹击姿态,给予苏军重创。
可事与愿违。
苏联远东第一集团军的坦克部队,比日军的坦克要强得多。
双方的坦克及装甲车在诺门坎区域进行了对抗作战。
日军第1坦克联队和第4坦克联队遭到苏军装甲部队的狙击,日军的坦克损失过半、装甲车全部损失。
机械化部队的惨重损失,让日军不得不提前结束进攻。
这场战役,也将随之结束。
双方都无意继续打下去。
而此时,方文也结束了军事技术交易谈判,带着硕果起飞向国内返航。
来时3架飞机,归来只有泰山初代机一架。
因为没有伊尔16随行,方文反而飞的更快了。
500多公里的时速,快速在察哈尔上空掠过,直接飞向陕北的延安地区。
如此高速飞行下,只用了2个半小时,就飞完了1300多公里的航程,抵达了延安上空。
飞机在高空盘旋,方文拿起话筒,切换频率。
“泰山方文请求降落。”
没过多久,地面回应“同意降落。”
随即,方文驾驶初代机降落在延安机场上。
飞机停稳,方文将软梯甩下,顺着软梯滑下,后座舱的龚修能也跟着下来。
机场内,已经有人在等着他,直接带着方文前往城里交谈。
“方先生,你发给白云飞的电报,我们已经知道,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我和苏联达成了一项军事技术交易,用新型航空火箭弹发射巢交换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和7.62毫米子弹生产线。这批物资将会通过西北交通线运过来,混在国民政府的采购物资中,这样就能绕过国民政府在西北的眼线。当然,这批物资最终只能运到兰州,我会在那里完成交易。接下来,那些物资需要从兰州运往陕北,这方面需要你们来解决。”
方文带来了非常好的消息,太重要了。
这两年,虽然从长征的困境中脱离,但各方面物资匮乏也是大难题。
相对于国民政府的军队,延安,新四军,八路军都非常需要军备补充。
统一制式的武器配置,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太重要了。
相对于这些,将整个生产线从兰州弄回陕北,又算得了啥。
随即,这方面的事情,不需要方文来做,到时候他直接去兰州与苏联人完成交易就可以了。
事情谈到这里,方文也就不再逗留,立即返回机场,驾驶加满了油的飞机返航。
驾驶高速战机在空中翱翔的方文,因为独自飞行,反而没了约束。
他直接从延安飞往湘西机场,准备在湘西机场停靠下,了解肉制品罐头的研发情况,好为以后洽谈国外的肉类采购做好准备。
一个半小时后,飞机穿过黄河长江,抵达了湘西机场。
顺子早就带着人在机场跑道边等着。
当方文降落下机后,他满脸笑意过来。
“总经理,成了。我们用做焖子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做出了咱们泰山的午餐肉。”
“是吗,这么快就做出来了,那我得尝尝。”
方文笑着和顺子走向食品厂,他不光要尝尝,还要看一下,食品厂是怎么制作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