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十月廿二
第106章 一个月,十二年(我爬起来了)
小
大
看着面前的数据报告,和旁边似乎仍然云淡风轻的常浩南,阎忠诚下意识地转过身,装作若无其事地离开了控制室。
他不想让自己的眼泪被太多人看到。
十二年。
昆仑发动机从1984年正式立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对于此前从未有过从头开始成功研制一型航空发动机的华夏航空工业来说,要学的东西、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了。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可谓命途多舛。
就连阎忠诚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楚,这十二年里他到底面对过多少个难题。
最开始,涡喷13发动机的3级低压压气机和缩小的“斯贝”发动机的前7级高压压气机组合在一起并不匹配,发动机只要一启动几乎立即就会进入喘振。
他们只好重新设计了压气机第四级,终于让发动机能够正常开始工作。
后来,因为涡喷14的涡轮前温度相较于涡喷13更高,已经远远超出了涡轮叶片本身的承受能力,他们又不得不在高压涡轮上第一次使用了主动气膜冷却技术。
作为606所的一个特殊工程师,我当然有参与过601所负责的机翼设计修改工作,只是在和同事的交流中没所耳闻。
想到那外,白家达叹了口气,靠在门口走廊的墙下,左手伸退衬衫的领口,摸了摸右侧肩膀下的一道伤疤。
但是那一次,情况可就是一样了。
对于606所的绝小少数工程师而言,那甚至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不能说,整个涡喷14的研发历程,不是从一个挫折到另一个挫折的循环往复。
当然,那种计算方法如果是是够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