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乾隆秀贵人012

于穗岁从青果那里得知太后口谕,说是天寒地冻,体谅嫔妃辛苦,特意免去后妃请安,一直到过年。

于穗岁听着这个消息,眉头微挑,太后怎么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太后本来就不怎么见嫔妃,如今说这个,倒像是给皇后说的。

乾隆过来的时候,脸色并不算好,至少跟昨天相比,乾隆可以算上是臭脸。

李玉才是着急,他是最怕乾隆生气的人,乾隆一生气,就意味着皇上不好伺候。

这个不知道那个动作,哪句话没有说好,皇上就会大发雷霆。

“皇上!”于穗岁的声音跟裹着蜜一样,甜腻腻的。

乾隆沉着脸看过去,于穗岁脸上全是高兴,眼角眉梢里都带着笑意,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心情。

“刚刚起来?”这个时候在吃早点,一看就是刚起床不久。

于是点头,又笑嘻嘻的,仿佛没有看到乾隆那个不太自然的脸色,“对啊,皇上,御膳房里的师傅,刚刚给我做了鲜虾的小馄饨。”

说着又强调了一遍:“是小河虾做的!”这个时候河虾极为难得,这样新鲜的小河虾,那真的就是只有皇上、太后、皇后这个三个人能吃上。

高贵妃估计都够呛。

不是说小河虾本身珍贵,是没有那么多新鲜的,这个时候大雪落满地,到处是冰封的。

乾隆听到于穗岁喜悦的声音,并未转移自已的注意力,他听到皇额娘下的口谕,便能猜到,皇额娘这个还是为了皇后。

他不知道皇后这大半年来,怎么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心思变得复杂不说,对他也没有以前那般仔细妥帖周到。

额娘借着装病,要好好的跟皇后谈心,可好似也无济于事。

临近年关,本来事情就多,朝堂上他做事也总是被念叨,先帝当年如何如何,这一套都念了三年多。

三年不改父志,他已经等了三年,张廷玉那帮老东西,如今还是倚老卖老的。

额娘的娘家,钮祜禄氏一族,也没有一个出息的人,皇后的娘家富察氏,倒是能用。

可看皇后这样态度,又加上永琏,乾隆的心沉了一下。

于穗岁瞧着乾隆显然是在出神,也不打扰他,自已坐在椅子上,慢吞吞的享受的吃着自已的小馄饨。

乾隆不高兴了,还非要跟人聊天的话,那不是没有眼色,是自已想要寻找一下死路。

李玉火急火燎的,屁股上跟着火了一样,希望于穗岁能再说几句话,他不懂于穗岁怎么哄乾隆的。

只想着于穗岁将乾隆给哄好。

吃了早点,宫人轻手轻脚的将桌子收拾好,于穗岁拿着一枝假的玉兰花进去。

瞧乾隆还在那里沉思,她就自已拿着一朵花玩了起来,她手里的这一枝玉兰花,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用的是通脱木做的,就是皇后这人极爱的——通草花。

粉白色的花瓣,茶褐色的枝干,碧绿色的叶子,于穗岁想了一下,小声让青果拿了一个花瓶进来。

瓷白的细长口的花瓶,插了一枝玉兰花后,还是不错,就是要再有两枝长条的,跟蒲草一样的长叶就完美了。

于穗岁自娱自乐的,等到乾隆缓过来,看着于穗岁已经对着自已插的花,乐呵呵的傻笑。

“你怎么不说话?”乾隆突然问道,他那样的神情,李玉看着简直是恨不得想要上前来宽慰,只不过他不敢。

于穗岁头一歪,笑嘻嘻的,“皇上在想政事,我不敢打扰。”谁要去给乾隆当什么解语花,那个就是垃圾桶。

人听多了负面的消息,整个人都会被这样的消极情绪淹没的。

她才不要。

“你怎么知道是正事?”乾隆又问。

于穗岁很理所当然的说:“皇上,我也很聪明的好不好。皇上这样的愁眉不展,肯定是政事。”

说着她又凑过去,小声的说道:“我以前听人说过,朝堂上有人仗着自已是先帝的旧臣,对皇上指手画脚的。”说着又立刻捂住了嘴,瞪大眼睛,“皇上,我没有要打听前朝消息!”

乾隆的后宫,是不允许打听前朝的消息的,于穗岁这样说,其实有点越过了这个边界。

她立刻给自已描补,“皇上,我真的只是听别人说的,去年的时候我在圆明园的时候,听那些人说道过。没有要打听朝堂消息。”

乾隆当然知道于穗岁这个不是要打听前朝,秀嫔家里也没有人,她孤身一个人,虽是在皇后身边长大,可皇后身边的人那样的多,也不能时时刻刻的看着。

她那个时候又小,能做的事情也没有几个,更多的时候,是跟在那些大丫头身后打杂。

到了宫里来,她更是没有什么机会接触皇后,她被安排在小佛堂里,整日被圈在那里,多数时候都跟着老嬷嬷一起念经。

“确实如此。”乾隆没有将他跟皇后的事情说出来,“你说我要怎么处置那个没有分寸的老臣?”

于穗岁想着乾隆老讨厌张廷玉了,张廷玉三朝元老,下场也不是很好。

她想了想,眼睛一转:“罚他抄经!”

“对,让他给先帝抄经!”于穗岁说了一遍,又强调,“皇上,我记得先帝的诞辰是十月里,让他给先帝多多的抄经,等到祭辰的时候,给先帝烧去。”

乾隆看于穗岁得意的样子,感觉是想了一个什么不得了的办法,嘴角有点上扬,以前皇后也知道,皇后会劝他,说是张廷玉是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他作为新帝,要有容人的气度。

别为了这一点小事,大动肝火。又说张廷玉年事已高,在朝堂的时间也不会太久,看在先帝的份上,饶他这样。

乾隆不想饶。

于穗岁还是第一个说要直接罚张廷玉这个倚老卖老的老货,他心里有点舒坦。

他是皇帝了,还要忍让,这个是何道理。

“你说得对,朕要赏他给皇考抄经。”乾隆立刻吩咐李玉,“去南书房,跟张廷玉说,让他给皇考抄十卷经书,祭辰的时候,给先帝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