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父权骗局
就像《史记》完全取代《竹书纪年》成为对三皇五帝、春秋战国等历史的官方记载,汉武帝“杀母立子”也不过是后世男权社会推出来的一个威慑女子不得干政的警示。
从吕后、窦太皇太后,乃至东汉的邓绥,西汉和东汉从不缺乏女子执政的身影,而这些就如同《竹书纪年》,被儒家刻意的掩埋、污名。
站在秦汉时代观望后世,所谓的儒家正统、伦理纲常,更像是父权体系一场历时两千多年精心编织的骗局。
遥渺渺指尖不知何时攥紧了刘彻的衣襟。
刘彻察觉到遥渺渺的不安,挪了下身子让遥渺渺得以压在他的身上稳定身形,并将遥渺渺的手指包进手心轻轻按捏着缓缓解释道:“如果皇帝年幼,那么让皇太后执掌朝政既可以防止宗室篡位,臣子把持朝政,亦可以防止宦官假借天子之名指鹿为马,皇太后执政是皇帝年幼时最佳的选择。”
“不怕出现外戚干权吗?”心颤动着,明知道很危险,遥渺渺却不知何处来的勇气,执意地要问到底。
刘彻轻笑着执起遥渺渺的手吻了吻:“外戚再怎么干政,皇太后也会率先维护皇帝,皇太后清楚她的权力来源是皇帝,而非娘家。
即便皇太后对自己的儿子有所偏爱,如皇祖母也只是想梁王在父皇驾崩之后继承皇位,或者对大儿子真厌恶至深的武姜,也不过是想让小儿子取而代之成为国君而已。
皇太后是不会让皇权流落在外人之手的。
但若皇室宗亲、大臣宦官把持朝政,往往一下步就是觊觎皇位了。
外戚的存在不一定就是坏事,只要皇太后能掌控外戚,外戚便是制约皇室宗亲和大臣宦官最好的势力,也是拱卫皇太后和皇帝最忠实的拥护者。
卿卿不要听信那些诋毁皇帝重用外戚的大臣言辞还有儒家学说,他们不过是想将外戚所占有的权力据为己有罢了。
人往往都是趋利避害的,若非有利可图,他们岂会冒着得罪上位者的风险高呼奔走,为名也好,为利也罢,终究都是为了他们自己。
上位者要广开言路,兼听则明,不是为了被他们所左右,而是从他们的疾呼中找到他们的弱点,或以利诱之,或以势迫之,使其甘愿被驱使。
外戚是卿卿最有用的势力,他们和你是利益的共同体,卿卿要学会培养他们,掌控他们。
而且外戚不像权贵集团和世家豪族,他们是很难根深蒂固的,一旦皇帝有了妃嫔,就会有新的外戚势力抬头,随着皇太后隐于幕后,皇太后的外戚就会逐渐被朝臣和新的外戚势力瓦解。
新皇年幼,却先杀其母,这无异于自绝后路,给他人篡位的可乘之机,吾可不傻。”
也许是电视剧小说的影响太深,即便历史上对刘彻杀母立子的行为并无铁证,遥渺渺还是有些忐忑:“难道就没有例外?”
刘彻闻言深思了下,有些迟疑道:“除非这皇太后实在愚昧,其存在的危害远大于辅政大臣。”
见遥渺渺不语,刘彻立马继续道:“当然,吾的卿卿聪慧过人,卿卿的存在定可保吾大汉基业永久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