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2章 都是假化肥!
“书记,化肥残留检测结果出来了。”
失火的第二天,一大早。
县农业局的局长杨旭就拿着东街镇东库的化肥残留化验结果单,找到杨东。
杨东拿起来一看,上面是检测中心提供的化验结果。
“氮超标?磷钾两种元素都远低于合理区间?”
杨东皱起眉头。
这个马晓红是真的活腻歪了,给灵云市的化肥也是这种残次品?
“是的,马晓红运来的化肥里面,氮元素超标3.5倍,磷含量不足正常含量的百分之三十,最重要的是钾元素只有一点点,完全不够植物所需。”
“还有火场残留的化肥包装显示是史丹利复合肥,但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史丹利代理商,他们的人看过了,这不是他们公司的肥料,也就是说是假货,是国内黑作坊做出来的产品。”
杨旭开口回答道,脸色很冷峻。
“无氮不长叶,无磷不开花,无钾不丰果。”
杨东呢喃一声,随即摇头,满脸失望之色。
东街镇就是被这样的一批化肥给坑了,东街镇的化肥里面氮含量超标十倍,怪不得出苗都是枯黄的,完全被烧死了。
马晓红啊马晓红,这次你爹都保不了你。
你坑了东街镇也就算了,你还想坑灵云市,那可是上百万农村人…
为了钱,不择手段,着实可恶。
杨东握着化验结果,拿起办公桌的电话,拨给市委书记侯勇。
这么大的事情,必须汇报给市委书记侯勇。
三秒之后,电话接通了。
“侯书记,我是杨东。”
杨东立即开口,不废话的把这件事汇报上去。
“我们东街镇东仓库昨晚发生了大火,不过东街镇消防队距离仓库不远,火势控制得当,但是也烧掉了八万袋化肥。”
“这批化肥原本是市政府采购,用于销售的化肥,来自于马晓红代理商。”
“化肥是史丹利品牌,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史丹利代理商,但他们派人来看过,告诉我们这是假货,是盗版。”
“于是我们庆和县检测了一下,结果显示,化肥是假的,都是假化肥。”
“化肥里面的氨元素超标3.5倍,磷和钾元素远低于国标。”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拿到化验结果的第一时间,汇报给您。”
杨东几句话,把事情汇报清楚。
侯勇脸色极度难看,灵云市缺化肥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本以为市政府这次买到了足量的化肥,没想到竟然是假货?
“好,我知道了,谢谢你了,杨东同志。”
侯勇此刻的语气很冷,当然不是和杨东生气,但具体是和谁生气,那就只有侯书记自己知道了。
“书记,我们庆和县这两年招商引资,引进了两个化肥企业,虽然只是国内的企业,但最起码我可以保证化肥的质量没问题。”
“他们的产品也正在外销,要不…”
杨东试探的开口,意思表达很明确。
侯勇如同抓到了救生圈一样,连忙开口:“好,太好了,能挤出多少袋?”
“这个我需要问一下企业负责人。”
杨东现在无法回答侯勇,需要去核实,毕竟拿不准的事情,可不能保证。
“给你一个小时,立马去问清楚,然后回答我。”
“不,这样,我让谭龙给你打电话,跟你协调。”
侯勇先是很着急的催促着杨东。
但后来又想到自己是市委书记,不是市政府领导,应该让市政府谭龙来负责这件事。
“好的,那我等谭市长的电话。”
杨东笑着点头。
侯勇挂了电话。
杨东放下座机电话之后,朝着杨旭问道:“东街镇的情况怎么样了?”
“书记,我们已经把赔偿补贴发放到位了。”
“根据我们检测土地的结果,彻底绝收的有406户,他们耕地里面的化肥氮元素超标太多了,即便用水消解之后,也无法种植其他作物,只能等时间消解,因此今年绝收是铁打的了。”
“所以我们对这406户百姓,进行百分之百的补贴,但不算他们租来的耕地面积,只算他们自家拥有的耕地面积。”
“赔偿额度大概在5000元到2万元不等,具体看耕地面积。”
杨旭汇报给杨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为什么租来的土地不在补贴里面?因为租过来的并不属于他们,而属于耕地拥有者,这个补贴会发给耕地拥有者,而不是租赁者,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经过我们检测结果里面,有近两千户的土地,也就是多达四万亩地,可以种植花生,大豆,高粱等农作物,对于这些达不到绝收指标的农户,我们是按照实际损失来补贴,也就是化肥种子的实际损失,补偿额度在1000元与3000元不等。”
“1千万的补贴额度一共下发了866.78万元,剩余133.22万元,已经回到了财政局账户。”
杨旭的汇报很是详细,让杨东很是满意。
“不错,农业局这次办的不错,值得夸奖。”
“大伯,继续努力啊。”
杨东朝着杨旭展露笑脸,竖起大拇指。
“书记,您吓到我了,我一定会做好农业工作,不会给咱们杨家丢脸!”
杨旭是这样保证的,杨东相信。
杨旭走了…
杨东立即打电话给庆和县的两家化肥厂家经理,把他们约到办公室。
“赵总,韩总,你们通融一下,灵云市老百姓的确缺化肥。”
“而且市里面还有每吨化肥补贴1500元的临时政策,对于你们来说,也是个好事。”
杨东开口,看向两位化肥厂家的经理,诚心诚意的开口请求。
虽然他们的厂子在庆和县,但是生产的化肥却并不会卖给庆和县周边,而是往冀北省售卖。
冀北省的所需的化肥,跟东北地区,几乎没有差别,都是玉米产粮大省。
现在杨东就是求他们把他们两家厂子生产的化肥,留给灵云市。
“杨书记,这也就是您开口了,要不然的话,我是不会答应的,哪怕市里领导来找我,我也不会松口。”
“但我们东哲肥业只能挤出三万袋,多了没有了,即便挤出三万袋,我们也得让工人昼夜加班才能做到。”
东哲肥业的赵总开口表示道,愿意挤出三万袋,临时卖给灵云市周边。
“我们三丰肥业能挤出三万袋。”
三丰肥业的韩总随即也表示。
杨东伸出四根手指,朝着两人开口:“两位,一家出四万袋,一共八万袋,能不能做到?”
杨东的要求,让两位老总沉默了下去,随即彼此对视一眼。
“那我们得跟开阳县的2厂联系一下,看他们能不能挤出来一些。”
三丰肥业的韩总开口表示,他们要联系别的县里的厂子。
他们三丰肥业不止是在庆和县有厂子,在开阳县,龙武县,都有厂子。
庆和县的厂子是4厂,开阳县的是2厂,龙武县是8厂。
三丰肥业一共24个厂,分布在吉江省,龙江省,以及总部的北翼省。
“我们也得问一问分厂。”
东哲肥业的赵总也无奈的看向杨东示意。
他们东哲肥业虽然在东北地区的厂子不多,但也有好几个,在别的市也有。
两位老总立即起身,各自打电话去问了。
趁着这个间隙,杨东本来打算抽根烟。
没想到,座机响了起来。
他一看来电显示,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