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卷入夺嫡之争
铁道饭店,是不对外开放的政府招待所台北宾馆之外,全台湾最高档的饭店。
弗朗西斯卡晨练过后,就在饭店的咖啡厅会见律师端木恺。
端木恺虽是律师,但他从三十年代初就开始从政,十数年时间,在内阁的多个部门任职,直至1949年赴台之前请辞财政部政务次长,他才开始专注打理自己的端木恺律师事务所。
在孔孟文化圈里,律师的最大作用不是体现在法庭上唇枪舌剑,而是私底下的人脉,台湾最擅长商业纠纷案子的律师其实是陈霆锐,但他在人脉方面不如端木恺,而人脉比端木恺强的海宁查氏查良鉴却还在专心从政,权衡利弊,太子企业的法务交给了端木恺。
弗朗西斯卡以美国太子企业的名义和端木恺签订法务合同,然后委托端木恺注册太子企业(台湾)子公司,并在其旗下注册孙公司:太子化工、太子贸易、太子资本、太子营建。
弗朗西斯卡这边合同和委托一搞定,瓦莱丽立刻出门前往报社刊登招聘信息,下一步就是去接触校友会。
台湾当下处于“人才过剩”的状态,绝大多数从大陆过来的大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有的随便找份工作先将就着,有的一直处于失业状态,这时候校友会就发挥了职业中介的作用,有门路的同学都乐意给同窗介绍工作。
校友会当中,清北两校的校友会活动较为频繁,且有自己的活动场址,一找一个准。
弗朗西斯卡也没闲着,稍晚一点出门,直奔社会处下设的职介所。
草山行馆。
孔令伟和宋美龄挨着坐在花园里,孔令伟正给宋美龄讲八卦。
孔祥熙一家子要前往美国定居时,孔令伟心疼自己姨妈身边没有孩子,便留在身边侍奉。随宋美龄夫妇赴台,孔令伟如鱼得水,她可谓是宋美龄身边的核心人物甚至是随行秘书。
安排宋美龄的着装、形象等各类事宜,包括去年宋美龄赴美游说美国协防台湾,也是由孔令伟一手包办。
孔令伟略懂医学,宋美龄的保健组和侍卫的工作都在她监督之下,她爱喝酒,经常拉着武官、侍卫等一起喝,将他们灌醉从嘴里套话。
比如仆人谁又跟谁相好,哪边又要有战事,从鸡毛蒜皮到国家大事,孔令伟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将八卦说给宋美龄听。
女人都爱听八卦,宋美龄也不例外,孔令伟的身份极好地成了传递消息的中间人,有时谈八卦,两人能促膝到天明,兴奋时还会笑着抱在一起,宛若闺蜜。
孔令伟今天的八卦内容不够精彩,宋美龄一口接一口啜着烟,听得不是太尽兴。
其实,孔令伟心里有事,讲得也不是太投入。
两人相处了几十年,对彼此都很了解,八卦讲不下去就干脆不讲了,谈点正事。
“小王有消息了吗?”
“有消息了,冼耀文不识时务,没有答应。”
“不答应也不用奇怪,冼耀文能在香港把金季商行做起来,跟英国佬的关系不会差。”宋美龄啜了口烟,接着说道:“你姆妈讲了,冼耀文的女人……岑什么?”
“岑佩佩。”
“对,岑佩佩,这个人跟美国佬的关系不差,冼耀文又是拿着美国护照入境,他不怕我们拿他怎么样。”
“姨妈,冼耀文来台湾是为了投资,等他把钱投下。”孔令伟做了一个砍切的动作,“到时,是捏圆还是搓扁就由不得他了,我们……”
“s。”宋美龄阻止孔令伟继续往下说,“冼耀文是台湾吸引外部投资的一盏灯,我们不好在投资上刁难,冼耀文若是在台湾折戟,香港那边不会再有人来台湾做生意。”
“姨妈,冼耀文一点面子不给,不收拾他,以后生意还怎么做?”
“冼耀文短短时间能冒出头,不可能不懂怎么做人,令伟,不要着急,香港那边的采购还是交给金季商行做,按正常的生意流程做,我们耐心等着看。”
冼耀文按照孔令伟以往的事迹进行分析,他驳了孔令伟的面子,孔令伟多半会对他使一手下马威,今天出现几个宪兵要带走他也不用奇怪。
早餐后,他换上休闲舒适的衣服,坐在一楼看报纸,等着孔令伟出招。他的手里摩挲着一块金满福打造的金牌,心里琢磨着台湾的金价。
因为受朝鲜战争影响而推动了避险需求,国际金价依然保持35美元/盎司的水平,但黑市价已经略有提升,每盎司黄金大约贵50美分,不过这个价格不容易买到大量黄金,想大量购买,基本要加价1美元至1.5美元。
香港市场上的金价是39美元/盎司上下浮动,这是金铺收金的价格,往外销的价格已经过了最疯狂的时期,现在基本维持在71美元/盎司上下,差不多是2.28美元/克。
当然,这个价格只是暂时的,杜维屏的“炒金”计划还在前期准备环节,一旦发动,金价会涨到多少,现在不好精确预估。
台湾这边,由于之前四万旧台币换一元新台币这么一搞,吃相有点难看,本省人对国府颇有微词,对新台币也没什么信心,纷纷将手头的闲置资金换成贵金属进行保值。
这么一来,台湾的通胀愈发严重,为了抑制通胀,台湾银行以固定价格出售金条、金块,试图吸收市场过剩新台币。
今年年初,台湾银行对外的售价为1200台币/两,黑市价格在1800台币至2000台币之间波动,如今台湾银行的售价调整为1400台币,而黑市的价格飙升至2500台币以上。
出现如此吊诡的局面,是因为台湾银行采取配售制,购买前需申请核准,每个人可以购买的黄金数量极为有限,但一些权贵跳出三界之外,提前获知抛售计划,低价囤积后转卖黑市。
一些军官盗卖军需物资换取黄金,或利用军舰走私。也有一些社团势力从香港、东洋通过渔船走私黄金入台,增加黑市供应。
[台湾一两黄金为37.5克,大陆、香港为31.25克,1959年市两改革后,大陆一两变成50克。]
如果以7.5的汇率算,台湾黑市金价已经超过276美元/盎司,即使以15.5的汇率算,也超过了133.7美元/盎司,是国际金价的3.82倍。
当然,实际操作中,想将台币换成美元可没有那么简单,会产生不小的“火耗”,两成大概是需要预算的,但即使减少两成,利润依然非常可观。
黄金,黄金海岸实业手里囤积了不少,除了有限供应香港市场和科塔里,一直没有敞开了出售,但黄金海岸实业其实已经和台湾黑市产生了关联,在黑市上流通的一些黄金,源头就来自黄金海岸实业。
台湾黄金价格的异常,冼耀文不是没有看在眼里,只不过除了香港市场,黄金海岸实业的定位是大宗黄金供应商,与黄金终端市场既紧密相连又有所隔离。
说白了,黄金海岸实业只赚取有限却稳定的“批发”利润,三倍四倍的利润由着客户去赚,黄金海岸实业只追求稳定销售。
但研究台湾金价此时的走势,明显有了一飞冲天的迹象,金价突破3000台币不是没有可能,再往上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解放的号角吹到家门口。
3000台币,100%的溢价是一个关卡,突破了就会出现乱象,届时,国府可以通过打击走私,抬高官价、提高配售额度的方式抑制黑市价格,让黄金市场处于“国府无忧、权贵有利”的健康状态。
假如卡在这个关卡运5吨黄金到台湾黑市抛售,可获得近4亿台币资金,这笔钱大概要分出去三成,剩2.8亿台币,稍稍操作一下,在台湾采购产品用来出口,损失的三成可以补回来。
货出去以后,货款就不用回来了,冼耀文可以什么信用证都认,台湾银行可未必,信用证换不成钱,那只好打官司,一拖二拖,等风头过了,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
这就是低成本将钱弄出台湾的办法,不过只能用一次,一而再,再而三,国府自然是忍无可忍也无须再忍,“假洋鬼子,蹬鼻子上脸是吧?你拿我们当傻逼啊?”
冼耀文一心二用,既看报,也琢磨黄金,黄金海岸实业的股东们已经表现出对分红金额的不满,近期有必要进行一次数额稍大的分红稳住他们,不然可能会要求分黄金储备。
黄金是不可能分的,若不是实力不允许,他现在就想开始执行冼家的黄金战略储备计划,通过黄金储备量调节作为应对通胀的一环,不仅不让财富缩水,反而从中牟利。
报纸看了一沓,黄金琢磨了许久,一瞅手表,时针已经快抵近十点钟方向,却没有等来宪兵,冼耀文估计要么孔令伟这人并不如外界所传的那么无脑,要么宋美龄比想象中的涉入生意的程度还要深,他要面对的不是有宋美龄当靠山的孔令伟,而是直面宋美龄。
这有利也有弊,和聪明人合作省心,但要割让更多利润,和无脑之人合作费劲,但割让的利润可以少一点。
多点也好,少点也罢,想在台湾捞金绕不过宋孔,这浑水横竖都得蹚。
上楼给岑佩佩发一份传真,告知警报从红色改成橙色。
随即,带着费宝树出门,逛百货公司、商业街,白天的时光消耗在逛街购物当中,吃过晚饭,到陈长桐家聚集,费宝琪、费宝树、孙树莹、袁慧燮凑一桌麻将,三个男人在院中凉亭饮茶畅聊。
就是男人之间的闲聊,上至国际局势,下至刷皮鞋用什么鞋油,什么都会聊,只有男女之事点到即止,没有深入。毕竟三人还不太熟,而且年龄分为三段,有些话题没法聊开。
不过,牌局刚散的当口,陈长桐悄悄告诉冼耀文,换汇一事,这两天就开始操作,让他赶紧去台湾银行处理信用证。
信用证一事,冼耀文根本没告诉陈长桐,可见台湾金融系统“光明正大”,毫无秘密可言,这也让冼耀文再次猜测换汇一事幕后的主导人是谁。
他和陈长桐的交情还没到可以一起干脏活分赃的程度,换汇一事多半是不用背着人的合规操作,能将钻金融漏洞的操作变成合规,需要很大的能量,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只有具备规则解释权的人才可以,国府金融系统可能无一人具备这个能量。
加上陈长桐那句“能不见就不见,见了会有麻烦”,一个名字呼之欲出——蒋经国。
“500万美元x13.5=6750万台币”,这笔钱占了台湾当下货币流通总量12.5亿台币好大的比例,操作得当,就是一笔大政绩,另外有他承诺的65万美元好处费,可以说是公私兼顾,这是一桩难得的好买卖。
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幕后之人是蒋经国,对方得到的好处要比他多得多。
他大概已经无形之中卷入夺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