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投石问路
杨兴武的演讲以淮海经济区为蓝本,在加入一个新城市后,以此打算搞出一个新丝绸之路的想法,给教室里的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也给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打开了新的方向。
只是苦了接下来的几個上台演讲的宿舍,自杨兴武的演讲结束后,后面几个宿舍的演讲反响平平,众人无奈之余,倒也心服口服。
十几个宿舍的演讲结束之后,余利民走上讲台。
“同学们,你们都说的都很不错,每个团队准备的也十分充分,我在刚开学所说的事情你们也确实都避免了,但或许是我当时说的有点多,以至于咱们的同学们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画圈。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许多团队造成许多相同的想法。
最多的就是选择淮海地区的团队,竟然有三个团队是一样的选题,咱们一共才十三个团队。
当然这里面也有同学就表现的非常不错,譬如咱们的杨兴武同学。
他刚才的演讲想必各位同学都听到了吧?各位同学有什么想法?”
余利民看着台下的学生,随机叫了一个学生起来询问。
“非常震撼,我非常佩服杨兴武同学的眼界和视野,在我们还在分析地形地势、人文地理和发展可行性的时候,他已经放眼全球了,着实令人钦佩!”
余利民听到这个回答,点点头示意学生坐下。
“这位同学说的不错,刚才的掌声,想必也是杨兴武同学提出的想法征服了大家吧!大家的视野与思维也因此拓宽不少。”
218宿舍的五人看着身旁的同学们纷纷点头,一个个地夸赞着杨兴武。
“兴武,你这咋想出来的?我还以为今天要完蛋了呢?你可真厉害!”
“对啊!我都怀疑你这脑子咋长的,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琢磨出来的,说,你是不是给哥几个留了一手?”
“就是就是,快说说!”
杨兴武看着舍友吵闹的样子,连忙伸手“嘘”了一声,示意众人赶紧听课。
回过神来的几位舍友,这才发现刚才有点激动过头了,连忙坐好认真听课。
“尊师重道固然好,但是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如果意见相左,不妨再试着去走走,去看看,说不定会发现更广阔的天空。
我在开学时给你们的意见,其实也是想让你们先从基础做起着眼于一地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意是想大家脚踏实地。
但杨同学的另辟蹊径,让同学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先不论这个事情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这种放眼全球的想法,同学们可以学习一下!
特别是世界经济学的同学们,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如此才能更好的去学习世界经济学。
好了,时间不早了,同学们都去吃饭吧!杨兴武同学你跟我来一下。”
杨兴武听到余利民的话,把饭盒和书本递给舍友。
“你们先去吃饭,我等会儿去找你们。”
“行,你快去吧!别让老师等!”
“好嘞!”
杨兴武交代完舍友后就跟着余利民去了办公室。
“来了,坐下说!”
余利民拿着茶缸走到一旁的座位上坐下招呼杨兴武入座。
听到这话,杨兴武也没客气,直接坐了过去。
“刚才讲的非常不错,你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
听到余利民的问话,杨兴武也不觉得奇怪,刚才在课堂上老师可是狠狠夸赞了一波自己。
不过看余老师这番姿态,自己不过随口胡诌的东西,好像还真有实现的可能。
临时加入海州不过是他灵机一动的想法而已,实在是前面的九个团队讲的地方,淮海已经讲了两遍,备选的地方也讲过了。
至于为啥加入海州?也很简单,他这一个学期天天看着墙上的地图睡觉,目光一扫就能看到海州。
虽然不了解海州那边,但是亚欧大陆桥头堡的大名他还是听过的,历史书上好像也有介绍过。
是以,在面对上午的困境时,他就试着把海州加了进去,至于丝绸之路,想必对于每个国人来说都不陌生。
新闻听的多了,就算不学经济也知道一带一路、金砖会议之类的话题。
再一联想到海州的大名,铁路线往西边那边拐几下,再往欧洲那边串一下,不就是新的丝绸之路了吗?
只是这种事儿他又不能说自己胡诌的,想了好一会儿,杨兴武这才开口。
“其实,也算是迫于无奈吧!就像您在课堂上说的,您划定了范围,同学们都在这里各展所长,我们因为拿到了靠后的签,第一方案已经讲了两次,备选方案也被讲了。
在进退两难之间,我就想起了贴在宿舍的地图和以前在历史课上学的丝绸之路。
于是我就试着画了一下,没想到真的搞出来了,不过我也不确定这个方案行不行?
如果当初我们拿的是第一签的
话,也不会刚才的事情了。”
余利民静静地听着杨兴武的阐述,他本以为杨兴武会有什么惊人的理论,听到这话后顿时有些失望。
随即又想到杨兴武才刚学习了不到一个学期,就有如此天赋,已然超过了常人太多。
想到这里,余利民哑然失笑。
“你有这个急智,非常不错!
你选的这个方向,我跟你们林老师也探讨过,不过因为某些原因现在有些搁置,淮海经济区算是它的第一阶段!”
“老师过奖了!我还要许多不足需要学习。”
“嗯,不骄不躁不错,慢慢来,这才一个学期,时间还长,不要着急。”
“老师,我知道的。”
“那便好,对了,马上要考试了,有把握吗?”
“有!”
余利民拉着杨兴武聊了一会儿后,又鼓励了他一番,便让杨兴武去吃饭了。
走出办公室的杨兴武,跑到食堂,看到舍友们还在等他,连忙接过饭盒去打饭,随后就坐下吃了起来。
看着杨兴武狼吞虎咽的样子。一众舍友纷纷出声。
“慢点吃,别噎着,哥几个又不急!”
“是啊,慢点吃,我去给你打盆玉米糊糊,别嫌弃饭盆没洗啊!”
孙俊才说着打了小半盆玉米糊糊端到杨兴武跟前。
杨兴武道了声谢,接过饭盆咕咚咕咚就喝了起来。
“嗝……爽呐!”
“对了,余老师找你说啥?”
“就咱们宿舍演讲的事!”
“那肯定的啊,这谁不知道?我们是想问问,余老师具体问啥了?”
“问了问咱们怎么有这个想法的?”
宿舍的五人听到这话顿时好奇不已。
“你咋说的?”
“能咋说?被逼无奈呗!灵机一动,张嘴胡编乱造!”
众人听到这个回答显然并不满意,觉得杨兴武在敷衍他们。
“你这不地道啊!是哥几个哪里对不住你吗?还藏着掖着的?”
“是啊!太不地道了,你在课堂上讲的时候,那可是有理有据,条理分明!”
“就是,你这逻辑上和各方面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漏洞,现编你们能编出这样的?”
“不能!”
杨兴武听着舍友们的一唱一和,有点头大。
吃着菜啃着馒头,脑子里急速想着该如何解释。
过了一会儿,杨兴武吃完两个馒头,这才慢条斯理的解释起来。
“这个想法,我确实是临时想的,还记得卫军去抽签时我说的话吗?”
“你的意思是这些东西是你在两小时内想出来的?这也太厉害了吧!”
“对啊!还能想的这么完美!难道咱们真的差距这么大?”
杨兴武看着几位舍友有点怀疑自我,连忙出声。
“那你们还记得我在床上贴的那个地图吗?莪睡觉的时候喜欢靠墙睡,一转身就能看到地图,天天盯着地图,淮海那边早就看腻了,目光一扫就能看到海州。
我上午刚说出海州的时候,你们没听到台下就有同学说我要以沿海反哺内陆吗?
哥们岂能让他猜到?没想到吹了个牛逼,就吓到他们了!”
众人听到这话,心里好受了不少。
等杨兴武吃完饭,众人去了一趟校医室,给四人起冻疮的手抹了点药膏后,又去了一趟供销社买了副世界地图,回到宿舍就贴到了空白的墙上。
……
“利民,来了?快坐!今儿怎么有空跑我这来了?”
“这不学校放假了吗?过来看看老朋友,近来如何?”
“还好,许多问题都推进的差不多了,还有些尾巴,过了年就能处理完了。”
“这么说,明年夏天就有结果了?”
“对,怎么?看你这架势,是要给我塞人啊?先说好,一般人我可不要?”
“嗐,你还不了解我啊?一般人我还过来干啥?”
“哦?究竟是谁让你这么奔走?”
“那你猜猜?”
余利民说到这里,顿时端了起来。
身旁的人看到这一幕有些无奈。
“你啊!快说说,别吊人胃口了!”
“还能是谁?理科状元呗!”
“这个我知道啊!你先前不是说过了?咋又来?莫非有了新突破?”
“那可不?我跟你说啊,这小家伙……”
“哈哈哈!听你说来,这小家伙的视野还是蛮大的,这样吧!
快过年了,我联系经济报那边,发个文章,把咱们状元的话,发表出来,也算是给全国各地的老百姓拜年了!”
余利民听到这话有点忧虑。
“光远,会不会影响你的计划?可别因小失大!”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这是在给状元造势,也是给咱们
经济区热灶!”
余利民听到这话,顿时坐不住了。
“你这是要拿全国状元投石问路?操作的好倒还罢了,但是你想过失败的后果吗?
沪市明年高考就要改革,杨兴武就是最后一个全国理科状元了,如此一来他的压力只会更大,你这样会毁了他的?”
“利民,你先坐下,冷静一下,谁不是被人一路质疑走过来的?何况状元?还有你可别把这小家伙想的那么脆弱。”
“历练我不反对,但现在他才一年级,等到他三年级的时候,你想咋练都没事儿,现在来说还太早了,只会揠苗助长!”
“我知道的,你放心,我有分寸,就是一个简单的报道而已!”
“哼!最好是这样,如果后面出了乱子,我可跟你没完!”
余利民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办公室。
“老余,老余……”